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赵云忽卖个破绽,陈应一叉刺空,反被子龙轻舒猿臂,擒过马来。

鲍隆惊怒交加,连发三箭,皆被赵云枪杆拨落。

子龙将陈应掷于地上,喝道:

“尔等山野村夫,也敢抗拒天兵?”

鲍隆乃弃弓取刀,拍马来战。

不三合,被子龙用枪杆扫落马下,亦生擒而归。

正是,桂岭双獠妄逞凶,哪知子龙降九重。

虎叉难敌亮银枪,空留笑柄在军中。

二将被擒回寨去,余下败军皆四散奔走。

赵云入寨,叱二将道:

“量汝等安敢敌我?”

“我今不杀汝等,放汝二人回去。”

“可速去说赵范,早来投降。”

二将应声谢罪,抱头鼠窜,回到城中去,备言战败之事。

赵范乃责备二人说道:

“吾早与你二人说了,汝二人非是不听。”

“强要战才落得如此下场。”

于是,叱退二将,赍捧印绶。

引十数骑出城投大寨纳降。

赵云出寨迎接,待以宾礼。

置酒共饮,纳了印绶,备言齐人无鸠占鹊巢之意。

只要好好配合诸葛军师工作,不会亏待你们的。

赵范微醺,赔礼道:

“早知将军如此仁厚,吾就不该听陈应、鲍隆二人之言。”

“你我同姓赵,五百年前,合是一家。”

“既同为家人,动了兵戈,徒伤和气耳。”

“倘得不弃,你我二人结为兄弟如何?”

赵云喜,乃各自叙了年庚。

两人是同年生,赵云虚长几月,赵范乃拜其为兄长。

酒至半酣时,赵范邀赵云入后堂深处,洗盏更酌。

赵云微醉,欣然同意。

这时,忽见屏风后转出一位妇人。

云鬓斜簪金步摇,素衣难掩婀娜姿。

低眉行礼时,暗香盈袖。

赵云见她虽身穿缟素,却有倾国倾城之色,乃搁盏问道:

“此何人也?”

赵范陪笑说道:

“此乃家兄遗孀玉凤,今已寡居三载矣。”

赵云乃正色敬之,目不斜视。

樊氏替赵云把了一盏酒,便辞归后堂去了。

赵范乃道:

“先兄弃世已三载,家嫂寡居,终非了局,弟常劝其改嫁。”

“可嫂嫂却说,若要改嫁,须依得她三件事来。”

“其一要文武双全,名重天下。”

“其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

“其三要与家兄同姓。”

“兄长,你说这天底下哪有这般凑巧事来。”

“今尊兄相貌堂堂,在齐王手下用事,名震四海。”

“又正好姓赵!”

“此非正合家嫂所言乎?”

“若不嫌家嫂蒲柳之姿,愿陪嫁资,与将军为妻。”

“我两家就结累世之亲,如何?”

赵云闻言,大怒而起,厉声叱道:

“你我既已结为兄弟,汝嫂既吾嫂也。”

“今使改嫁,已失大节。”

“又欲使我行乱人伦之事耶?”

赵范羞惭满面,答曰:

“我好意相待,如何这般无礼?”

话落,目视左右,示意其将赵云擒下。

赵云眼疾手快,一拳将上前来的武士打翻。

然后反手将赵范按在食案之上。

左右无敢当者,赵云径直出了府门。

上马出城,点齐兵众,要强攻城池。

赵范惧怕赵云报复,急唤众人商议。

“这人发怒去了,我欲索他厮杀,恐战他不赢。”

鲍隆、陈应乃道:

“今已举城降了齐王,赵云身为部将,必不乱杀。”

“可先差人去零陵找诸葛亮,向他求救。”

“如此,吾等方得以活命。”

赵范从其言,即差人星夜赶往零陵,将此事报给诸葛亮。

诸葛亮得赵范书,慌忙遣马谡过去调停。

马谡至,问及缘由,赵云备言赵范以嫂许嫁之事。

马谡乃道:

“此乃美事,将军何故拒绝?”

赵云面色一正,朗声道:

“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必惹人唾骂,一也。”

“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二也。”

“其妇再嫁,便失大节,云但恐名誉不利,何患无妻?三也。”

“今云随诸葛先生抚定荆南,岂可因一妇人而废国家大事?”

马谡闻言一叹:

“赵将军,真丈夫也!”

“今赵范畏将军勇力,怕你报复,不敢放你入城。”

“待我进城,与你劝了解和,如何?”

赵云不假思索点头:

“此乃公事,理当如此。”

马谡乃进城,与赵范说了,再三安抚他。

赵范这才献城,又对马谡说:

“今吾得罪了他,且容我到诸葛先生帐下避上几日。”

马谡巴不得把赵范弄出桂阳,于是欣然应允。

正好诸葛亮也大致处理完了零陵的政务。

除了昭阳县目前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外,手中暂无要紧之事。

于是赶来桂阳,重赏赵云。

待听说了赵范之事后,便谓赵云说道:

“今日大事已定,子龙又一直不曾娶妻。”

“纵然以大业为重,亦不能不顾家事。”

“由吾做媒,与汝娶之,如何?”

赵云乃拱手道:

“天下女子不少,何患不能娶妻?”

言外之意,自是不愿娶一寡妇。

诸葛亮来前,其实已经见过樊氏。

此女年纪不算大,只二十出头。

又生得倾国倾城,懂事贤惠。

是这般好女子,余生空守活寡,委实可惜。

何况……

赵云见诸葛亮面露难色,便问:

“军师莫非有什么心事?”

诸葛亮叹了口气,目光竟往北方望去。

……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