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写在最高处的榜一大哥,名讳是那么亮眼。

众人的目光接着往下看。

与此同时,一旁的工作人员也顺势开口介绍。

凌烟阁二十八功臣。

第一人,李翊。

第二人,关羽。

第三人,陈登。

第四人,张飞。

第五人,鲁肃。

第六人,荀攸。

第七人,赵云。

第八人,马超。

第九人,麋竺。

第十人,吕布。

第十一人,刘晔。

第十二人,黄忠。

第十三人,陈到。

第十四人,臧霸。

第十五人,田豫。

第十六人,牵招。

第十七人,徐晃。

第十八人,张郃。

第十九人,高览。

第二十人,张辽。

第二十一人,陈群。

第二十二人,徐庶。

第二十三人,庞统。

第二十四人,袁胤。

第二十五人,张绣。

第二十六人,贾诩。

第二十七人,简雍。

第二十八人,刘琰。

榜单公布完毕之后,底下立马炸开了锅。

“这刘威硕何德何能,竟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八席?”

魏延指着金榜,面红耳赤,愤愤不平。

“我原以为这上榜之人当是功臣元勋,那某也服气。”

“只是似这般人物,靠谄媚主上上榜得来提名。”

“那某也能上。”

话音方落,许褚当即出言嘲讽:

“你上什么上,你上炕都费劲?”

嗯?

魏延闻言,红脸大怒,见是许褚。

乃欲拔刀喝斥:

“汝乃何人,敢对吾出言不逊?”

“便对汝出言不逊,汝又待怎的?”

许褚全然不惧,意欲拔刀对之。

两人都是悍猛之将。

而许褚又是刘备的保镖,魏延又是李翊的人。

他俩一起冲突,周围人无一人敢上去劝架。

“咳咳咳……”

就在两人剑拔弩张之时,忽闻廊下传来两声轻咳。

但见李翊负手而来,紫袍玉带映着朝阳,晃得人睁不开眼。

方才还喧嚷如市的庭院,霎时鸦雀无声。

“诸君好兴致啊。”

“这凌烟阁功臣刚评选出来,尔等便要手底下见真章了?”

说着,走至许褚、魏延二人跟前,原本平静的脸色忽然一变,厉声叱道:

“还不把刀剑放下!”

许褚最先将剑收好。

魏延望了眼李翊,才缓缓将刀收入鞘中。

李翊又走至榜文面前,指尖轻抚榜文金边。

“昨夜陛下与李某二更方定此榜。”

他忽然转身,目光如电。

“诸位该有些真知灼见。”

众人额头沁汗,各自低头不语。

“当然——”

李翊忽然笑若春风。

“诸位若有异议……”

“可具表呈递。”

“何必学那市井之徒,当街鼓噪呢?”

言外之意,这榜单是我李翊跟刘备一起评选出来的。

你们谁要是有异议,大可以私下里来找我们。

跟我们说说,我们哪里“选错”了。

人群最后,新晋凌烟阁功臣刘琰正缩着脖子往后躲,却被李翊一眼钉住。

“刘从事!”

“听闻你昨日在府中设宴庆贺?”

刘琰被李翊这么突然一点名,唬得腿一软差点跪下。

“下官……下官……”

“该贺。”

李翊亲手扶他,“正好后日大朝,陛下要你当众讲讲江夏水战。”

拍拍他肩膀,“可别.辜负了这凌烟之位。”

众人噤若寒蝉,皆不敢发声。

“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政权更迭,正值多事之秋。”

“诸位应当团结于内,一致对外。”

“不可使魏贼、吴贼有可乘之机。”

“公等可明白?”

李翊目光逡巡一圈,环视众人。

众人齐齐拱手,大声回道:

“谨遵相爷教诲!”

在经过李翊的敲打之后,接下几日倒也相安无事。

……

建安十七年七月甲子,雒阳南郊。

晨曦初露,七十二面赤旗猎猎作响。

刘备头戴十二旒冕,身着玄衣纁裳,腰佩太阿剑,缓步登上受禅台。

台下三公九卿、四方将领肃立,羽林郎执戟如林。

王朗在祭坛上,高声朗读祭文:

“惟建安十七年七月甲子,越十二日丁巳,皇帝备,敢昭告于皇天后土。”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

“群下将士,以为汉祀堕废,备宜延之,嗣武二祖,躬行天罚。”

“备惧无德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遐荒君长。”

“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

“率土式望,在备一人。”

“备畏天明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

“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

“惟神飨祚汉家,永绥历服!”

读罢祭文,李翊率众官奉上玉玺。

刘备受了,捧于坛上,再三推辞曰:

“备无才德,请择有才德者受之。”

李翊奏曰:

“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于天下,况是大汉宗派,宜即正位。”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