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司马懿指尖轻敲案几,目光沉冷如渊:

“当趁此天赐良机,励精图治,强我大魏。”

他取出一匹蜀锦出来,交给司马朗看。

“兄长且看,蜀地生产的锦缎,质地远胜他郡。”

“刘璋在时,却不能用。”

“以弟观之,此物价比黄金。”

“若能够广设锦官,岁入可增百万钱。”

“明日,吾便上表魏王,请扩建织坊。”

司马朗长叹一声:

“我河内司马氏,如今唯剩你我二人……”

他伸手按住弟弟青筋凸起的手背。

“然只要血脉尚存,复兴可期。”

“仲达,切莫太过劳神。”

“兄长宽心。”

司马懿垂眸掩去眼中寒光,语气却温和似水,“弟自有分寸。”

次日,魏王宫。

铜雀灯影摇曳,曹操斜倚王座,指尖捻着一枚新铸的“景元钱”。

铜色青亮,轮廓分明。

他将钱币弹向案几,“叮”的一声脆响回荡殿中。

“刘备新铸此景元钱,一钱当十钱。”

“在全国各地发行,最近也是有蜀人在国中交易,孤才得知此事。”

“正好,如今蜀地亦缺铜矿。”

“公等以为,此景元钱法,是否可以用在蜀地?”

阶下刘巴拱手出列:

“大王,臣观刘备以新钱易旧币,百姓苦其兑换之苛。”

“今我蜀魏亦当铸新钱,可倍之。”

“以一钱当百钱,以解铜荒。”

治中从事彭恙急忙谏道:

“诶!不可!”

“昔董卓铸小钱,致谷一斛至钱数百万。”

“若行此策,恐民怨沸腾!”

曹操未语,他也担心此事,但又很想做成此事。

因为刘备发行景元钱,是为了重整国家经济。

此前汉朝遭逢乱世,又经历董卓的小钱蹂躏,货币系统相当混乱。

凭心而论,曹操也是想重新整塑一下蜀地的经济的。

但也的确担心会惹出一系列的民怨起来。

毕竟蜀地百姓可不是河南百姓那样,可以随便放弃的。

他是指着当地百姓立足生存的。

曹操目光扫过默立末位的司马懿:

“仲达,汝素来多智,以为如何?”

司马懿整袍出列,拱手应答道:

“臣以为,铸大钱不过剜肉补疮。”

“蜀地真正的宝藏……”

他取出一匹流光溢彩的织品,“在此!”

满殿目光顿时投去,原来是一匹蜀锦。

“昔刘璋暗弱,坐拥锦官城却岁贡不过千匹。”

司马懿声音渐昂,“若扩织坊至三千张,精选巴渝巧匠,则岁出十万匹。”

“此能够大益国家收入,臣恳请魏王举之。”

关于蜀锦的地位,诸葛亮的《出师表》就点评过了,叫——

“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在诸葛亮看来,蜀锦是蜀汉的一座金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他认为刘璋管理蜀地水平不佳,在推行蜀锦方面乏善可陈。

很多工作刘璋都没有做到位。

只要是稍微有点远见的政治家,都能意识到蜀锦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

它将会是蜀地创造外汇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司马懿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寻得一个合适的时机后,将发展蜀锦产业的想法说出。

“若能够使蜀锦大量生产。”

“便能使官俸半锦半钱,使锦价自稳。”

“军饷亦可以锦代饷,商税许锦抵纳,则四方商贾辐辏。”

司马懿提出的观点,就是希望打造一个“锦本位”的货币系统。

通过让直百钱与蜀锦直接挂钩,那样一来,便使得“直百钱”获得了信用价值。

同时,通过让蜀锦直接作为官俸、军饷发放,便能巩固其在蜀地的“锦本位”地位。

“荒谬!”

只见彭恙拂袖而出,厉声道:

“蜀地本狭,若弃农桑而逐锦绣,岂非舍本逐末乎?”

秦宓亦出列附和:

“昔管仲治齐,首重五谷。”

“李悝为魏文侯尽地力之教。”

“今我蜀魏地不过三郡,民不过百万。”

“若再驱民织锦,田畴荒芜。”

“他日刘备举兵来伐,我等何以拒之?”

殿中文武闻言,多有窃窃私语者。

曹操坐于王座,目光深沉,未置可否。

司马懿不急不躁,待二人言毕,方缓步出列,拱手道:

“彭公、秦君所虑,诚为老成谋国之言。”

“然——”

司马懿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册,徐徐展开:

“此乃细作所探,李翊治幽州之策。”

“渔阳郡置牲畜之市,立期货之约。”

“牧民不辍放牧,商贾不废转运,而府库岁入反增三倍。”

要打败自己的敌人,就得先了解自己的敌人。

这些年,司马懿一直在了解李翊的方方面面。

细致到李翊做事的每一个行动逻辑,他都要去分析解读。

去理解,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然后再举一反三,如果把自己换到他这个位置上,自己又该怎么做?

幽州的经济奇迹,无疑是李翊政治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也是令天下士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环。

李翊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的行为逻辑是那么的反常识,可偏偏使得幽州实现了自给自足。

司马懿也好奇,但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选择去鄙夷、质疑。

恨自己的敌人,也要尊重自己的敌人。

司马懿费大量时间去专研李翊治幽州的思维逻辑。

最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那就是,商业、手工业与农业是并不冲突的!

长期一来,统治者们都普遍认为人们只要去经商,就会导致耕田的人变少。

而商人又大多精于算计,远不如农民老实听话。

所以统治者们大多选择重农抑商,不太希望商人能够在国家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三国时期,只有诸葛孔明一人想通了这一点。

他就认为商与农两者是并不冲突的。

农业可以促进商业发展,商业也是能够反哺到农业的。

正是因为诸葛亮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把蜀锦打造成了世界名牌。

以至于连魏国的官员、甚至包括曹丕在内都穿蜀锦。

而这也为蜀汉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使得诸葛孔明有大量的本钱去北伐,征伐曹魏。

换作以前,司马懿肯定是不能够想明白其中的关节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