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同时被举孝廉的,一律要到中央来举行考试。

考试的内容为,“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

要是以儒生身份被举荐的,还要考你儒家经术。

而以官吏身份被举荐的,则要考你行政文书。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阳嘉新制”。

阳嘉新制之前,被举孝廉、茂才的都是不用考试,就直接当官的。

完全靠举主对他们的了解程度。

所以阳嘉新制绝对是一种进步,但依然不够规范。

就比如刘备这次遇到的崔和事件,如果不是刘备心血来潮,想要亲自考核一两个官员。

他也不会发现,新举上来的茂才,依然有水掉的可能性。

这就说明,这些被举者依然有办法避开中央考试。

只不过这位崔生比较倒霉,刚好遇到刘备点名。

算他点儿背。

面对这种问题,刘备也知道,只有改变这条横贯汉朝四百年的祖宗之法。

是啊,四百年了。

四百年的时间,已经让世人看清楚它的优劣性。

足以让人们知道该怎样做,能让它变得更好。

只是很多人不敢做而已。

其原因正如李翊所言,牵涉到士族的核心利益。

动,则天下震动。

还是只能徐徐图之。

“去年开设了多少私塾?”刘备问。

“三百七十二所。”

李翊不假思索,“其中北方新增二百一十五所,多用臣改良的‘活字印刷术’印制教材。”

刘备点了点头,道:

“北方是士人核心之地,应该先北后南。”

“该当如此,该当如此……”

他走到窗前,时值仲夏。

洛阳西苑的梧桐叶上还挂着晨露。

刘备忽掷下笔毫,回头对李翊笑道:

“朕欲微服访察民间官塾,卿可愿同往?”

刘备一时心血来潮,想要看看私塾大规模铺设以后,有没有对民间整体人口素质提高。

李翊拱手说道:

“陛下有命,臣自当奉驾。”

“然陛下万金之躯……”

话未说完,刘备已摆手道:

“不过寻常走访,何须拘礼?”

“纵是微服,护卫不可不备。”

李翊肃然道,“当知会子龙将军。”

刘备捻须轻笑:

“许仲康随行足矣,何必劳动子龙?”

许褚是刘备的贴身护卫,而赵云的职权范围要更大。

刘备便想着不必那么麻烦,只让许褚随行就可以了。

“陛下。”

李翊正色谏道,“子龙领中护军,护卫宫禁本就是其职分。”

“纵不随行,亦当令其知晓。”

言外之意,老刘你就算不带子龙,人家也得有知情权呐。

人毕竟有着保卫宗室安全的职责。

正言语间,忽闻环佩轻响。

赵云白袍银甲,自廊下转出,抱拳道:

“陛下,臣请随驾护行。”

刘备皱眉,叹道:

“朕此次出行,为得就是不想兴师动众,况人多眼杂……”

“臣不带亲卫。”

赵云不假思索答,“只以布衣之身相随。”

李翊见刘备仍有踌躇,温言劝道:

“仲康、子龙皆万人敌。”

“有他二人随行,纵遇变故,亦可保万全。”

刘备乃从之。

……

洛阳宫西角门外,晨光熹微。

刘备一身青衫儒巾,李翊素袍纶巾。

赵云白衣佩剑,许褚粗布短打。

四人正欲策马出宫,忽听身后一声洪亮呼喊:

“兄长!”

刘备回头,只见关羽、张飞二人快步追来。

关羽绿袍金冠未卸,腰间青龙刀虽未携带,却仍显威仪。

张飞则是脱去了将军甲胄,换了一身劲装,腰间挂着个酒葫芦,满脸兴奋。

“兄长既是要出门,怎不叫上俺们?”

张飞大步上前,一把揽住刘备肩膀。

“自打您当了皇帝,咱们兄弟多久没一块儿喝酒走马了?”

刘备失笑,拍了拍张飞的手:

“三弟,朕这次是微服私访,不是去游山玩水。”

“那更要带上俺们了!”

张飞瞪圆了眼,“兄长如今是九五之尊,万一遇上不开眼的蟊贼,看俺老张一拳一个!”

关羽捋须轻笑:

“三弟说得是。”

“兄长既微服出行,多几个兄弟照应,总归稳妥些。”

刘备无奈,看向李翊:

“子玉,你看这……”

李翊微微一笑:

“陛下,关将军、张将军皆是万人敌。”

“若能同行,确实更稳妥。”

赵云也点头:

“有二位将军在,寻常宵小绝不敢近。”

刘备摇头失笑,暗道你二人倒是会做人。

“也罢,不过三弟——”

他正色看向张飞,“你可得答应朕,此次出行,须低调行事,莫要惹出事端来。”

张飞一拍胸脯:

“兄长放心!俺老张今日只当是个哑巴,绝不乱嚷!”

关羽挑眉:

“三弟若能忍得住不喝酒,那才是稀奇。”

张飞嘿嘿一笑,拍了拍腰间的酒葫芦:

“二哥放心,俺今日只带了一葫芦,绝不贪杯!”

众人皆笑。

刘备看着两位结义兄弟,眼中暖意更浓。

即便如今已是君臣之别,可这份兄弟情谊,却从未因权位而疏远。

“走吧。”刘备翻身上马。

“今日咱们兄弟几个,再当一回游侠儿。”

张飞哈哈大笑,翻身上马时故意撞了一下许褚。

“仲康,今日可别抢俺风头!”

许褚闷声道:

“张将军说笑了,末将只负责护卫。”

关羽轻抚长须,含笑看着众人。

“三弟,你方才还说要做哑巴。”

张飞挠头:

“哎呀,一高兴忘了!”

刘备摇头失笑,扬鞭策马。

“驾!”

六骑并辔,踏着晨光,向洛阳城外驰去。

“好一派繁华景象!”

刘备勒住缰绳,甫一出宫,他便望见眼前车水马龙的街市,不禁发出感叹。

街道两侧的商铺鳞次栉比,绸缎庄前悬挂的各色布匹在晨风中轻扬,酒肆门口飘来阵阵醇香。

来自西域的驼队叮当作响,江南来的商船货物正从码头源源不断运来。

谁能想象,这是曾经被董卓焚毁过的城市?

张飞也忍不住慨叹:

“是也,这可比咱当年在涿郡见的市集热闹多了。”

关羽亦捋须赞叹:

“不想洛阳恢复得如此之快。”

“臣记得两年前随陛下入城时,这里还多有流民。”

刘备颔首,转向李翊,表扬到:

“李卿,洛阳能从董卓焚毁、曹操迁民的劫难中重焕生机。”

“短短两年就有如此气象,卿功不可没啊。”

李翊在马上微微欠身。

“此乃陛下洪福,百官用命。”

“内阁拟定重建方略,少府监督造宫室,大司农调配钱粮。”

“更有万千百姓日夜劳作。”

“臣不过居中协调而已。”

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贯谦虚的态度。

尽管他所做的这件事,只是他执政生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而已。

但说到底,还是洛阳的底子太好了。

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境,注定了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不是因为它繁荣才成为东汉国都,而是因为它地理位置好,才使得其能够成为国都。

然后才有国家的政策倾斜,使之变得繁荣起来。

李翊也只是利用了洛阳优越的地理环境,然后稍微进行一些区域规划。

统筹好资源分配下去后,自然恢复得快。

“走,咱们下马罢。”

刘备等人将马匹栓好,改为了步行走路。

来到南市街口,人群熙攘。

刘备一行人在街边小摊前停下,品尝着刚出炉的胡饼和蜜饯果子。

张飞一口吞下三个胡饼,含糊不清地赞道:

“这饼子比宫里的还香!”

关羽则慢条斯理地掰着饼,蘸了些芝麻酱,细细品味。

刘备正笑着看两位义弟斗嘴,忽听不远处传来一阵啜泣声。

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蹲在墙角。

衣衫残破,正用袖子抹着眼泪。

刘备眉头一皱,快步上前,蹲下身温声问道:

“小姑娘,为何哭泣?”

女孩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却满是泪痕的脸。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