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不是他的雄心壮志被岁月磨平了,而是单针对刘备个人而言。

他有著比灭魏、灭吴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什么事情呢?

不妨参考一下歷史上的得陇望蜀。

歷史上的曹操在打下汉中之后,司马懿与刘曄都曾建议曹操。

汉中是益州咽喉,应该把握好这个机会,一举灭掉蜀地。

可曹操却回覆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復欲得蜀。”

意思是我都已经有陇右,怎么能够贪心再去想蜀地呢?

这本是刘秀的典故,但人家原话说的是: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復望蜀。”

意思是我得了陇还想要蜀,暗示手下人要继续为我努力。

曹操把意思顛倒过来,对於蜀地的態度就是缓缓吧。

我已经老了,得歇一歇。

后来之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由於曹军没有第一时间入蜀,刘备不仅成功夺取益州,並稳固了那里的统治。

並成功夺取汉中,打出了雪一生之耻的汉中之战。

因为曹操的这次“得陇望蜀”行为,使得其成为了后世无数次詬病他的重要材料。

后世都觉得曹操没脑子啊,当时第一时间打进益州,这天下不早就是你的了吗?

然而,曹操却明白他有著比入蜀更重要的事情。

十二月,曹操自南郑返回,留夏侯渊守汉中。

五月,献帝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以天子礼乐祭祀天地。

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鄴城,王子皆为列侯。

217年,三月,曹操重新与孙权缔结姻亲关係,確定了对吴的缓和政策。

四月,天子命曹操设立天子旌旗。

十月,天子命曹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

以魏国中郎將曹丕为魏太子。

至此,曹操的配置与汉献帝全部一样了。

这便是对曹操而言,比入蜀更加重要的事。

奋斗了一辈子,他得把这份家业合法化,巩固住。

並保证儿孙能够接到。

如今的刘备也同样如此,

他奋斗了一辈子了,他已经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家业合法化。

现在他需要完成第二步,巩固住。

以及最重要的第三步,让自己的儿孙能够承继住这份家业。

老头今年已经五十五了。

入蜀这种放眼整个歷史都是高难度的工作,老刘实在没有多余精力去折腾。

他现在更想做的是,让自己的家业能够稳住,传承下去。

这一点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刘禪比歷史上的曹丕要接手的家业还要大。

而且曹丕的开国功臣都是夏侯曹等宗室,有天然的血缘纽带。

而刘备开国,用的全都是异姓功臣。

这帮人和刘备一起奋斗,建立了利益关係网。

但从小养在深宫里的刘禪却並没有跟他们有更多往来。

此外,李翊奉行打击世家大族的政策。

尤其如今国家政权趋於稳定,李翊改革后的刀斧,几乎刀刀砍向世族。

这种提前宣战的模式,

刘备也没有信心在他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完全战胜世家大族的一天。

毕竟它已在汉朝横行了四百多年。

未来的挑战很艰巨,刘备现在能做的,就是为刘家后人铺路。

现在確实是一个难得入蜀的好机会,但刘备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退朝后,刘备並未急著回宫歇息。

而是负手立於殿前,望著渐散的群臣,目光深邃。

他微微侧首,对身旁侍立的小黄门吩咐道:

“去传关兴、张苞、赵统、许仪四人,至偏殿见朕。”

小黄门躬身领命,刚要退下,刘备又似想起什么,问道:

“李相何在?”

“回陛下,李相方才与荀先生一同出宫议事去了。”

刘备略一沉吟,頷首道:

“既如此,不必唤他了,去吧。”

不多时,关兴、张苞、赵统、许仪四人依次入殿。

他们皆身著戎装,英气勃发,虽年纪尚轻,却已显名將之风。

“臣等叩见陛下!”

四人齐声行礼。

刘备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一一扫过,眼中满是欣慰。

“好好好,你们都很好……”

刘备抚须而笑,眼中却闪过一丝感慨:

“尔等父辈隨朕征战半生,如今都已鬢生华髮,朕亦年近六旬。”

“所幸见尔等成才,足慰平生。”

“记住,这將来迟早是属於你们的。”

“朕还有你们的父亲,终会老去。”

“而你们,正是朝气勃发之时,路还长著呢。”

四子闻言,俱是拱手,恭敬道:

“臣等愿效死力,以报效陛下!”

正说话间,殿外传来脚步声,李翊趋步入內。

见刘备与诸將子敘话,微微一怔,隨即行礼:

“臣不知陛下在此议事,冒昧打扰。”

刘备笑道:

“子玉来得正好。”

“朕正与几位小將閒谈,说起上庸之战。”

他环视一周,忽而问道:“咦,怎么不见令郎?”

“朕记得他不是也参加了此次征伐上庸的战事么?”

“怎么张郃上奏的战表中,不见令郎名讳?”

李翊面色微变,躬身道:

“犬子駑钝,不堪造就,故臣未遣隨军出征。”

“兼之近日又染微恙,便未隨臣入宫。”

刘备目光深邃,凝视李翊片刻,方道:

“……子玉过谦了。”

“朕记得李治那孩子,去岁在御前论兵法,颇有见地。”

“朕观二代子弟中,令郎才学最是出眾。”

“何况……”

他略作停顿,“治儿与阿斗是表亲,正当多亲近才是。”

刘备虽与李治接触不多,但他认为此子颇有独到见地。

內心里觉得二代里面李治是最优秀的。

何况李治与刘禪还有表亲关係,刘备巴不得李治能够崛起,成为將来的国之重臣。

毕竟巩固皇权的三条大腿里面,外戚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李翊额头微汗,低声道:

“陛下厚爱,臣实在惶恐。”

“待犬子病癒,必带他入宫请安。”

刘备看出李翊不愿多聊自己的儿子,遂不再多言。

只是轻轻頷首,转而吩咐小黄门道:

“传太子来!”

不多时,刘禪入殿。

见眾人齐聚,略显拘谨。

刘备招手道:“阿斗,来见过你几位兄长。”

刘备刻意避开“太子”名讳,反而是以一种攀交情的方式,让刘禪跟他们交往。

刘禪上前,正要行礼,关兴等人连忙避让:

“太子不可!”

“君是君,臣是臣。”

“君臣之礼法,不可废也。”

刘备將关兴的行为尽收眼底,暗嘆这孩子不愧是云长教出来的。

果然知道礼法。

待有了这项举动之后,刘备才上前按住关兴肩膀,笑道:

“……兴儿勿拒。”

“朕与尔父结义时曾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今日让阿斗以兄礼待尔等,正是全朕当年之义。”

刘禪会意,对四人一一作揖:

“关兄、张兄、赵兄、许兄。”

四人连忙还礼,口称“不敢”。

刘备见状大笑:

“好!好!日后朝堂之上是君臣,私下里便是兄弟。”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