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孟起,大事不好!”

“细作来报,魏军一支偏师已劫掠关西数县,强迁百姓万余往汉中去了!”

马超闻言,手中酒樽砰然坠地:

“此言当真?”

李严急道:

“千真万確!那支魏军打著『安民』旗號,实则如驱牛羊般押解百姓。”

“沿途若有反抗者,当场格杀!”

马超拍案而起,案几应声而裂:

“司马老贼!竟使这等下作手段!”

他转身取下架上银枪,“点齐兵马,某要亲自追击!”

李严急忙拦住:

“將军不可!”

“此必是司马懿调虎离山之计。”

“那老贼连日来只守不攻,分明是在拖延时间!”

“让司马懿在我眼皮底下掳走关西百姓,某有何面目再见陛下?”

马超怒目圆睁,“关西乃我西凉根基,若失人口,十年难復!”

李严苦劝:

“將军三思!”

“斜谷道地势险要,若遇埋伏,必然受罪。”

马超已披掛上马:

“李凉州勿忧,某率轻骑追击,半日可至。”

“司马懿主力在此,能有多少伏兵?”

说罢不等李严再言,已率五千精骑绝尘而去。

夜色如墨,马超率军疾行於斜谷狭道。

两侧峭壁如刀削斧劈,月光仅能照见一线天光。

“將军,前方道路渐窄,恐有埋伏。”

庞德低声提醒。

马超勒马环顾,忽见山崖上火光骤起。

一声梆子响彻山谷,隨即箭如雨下。

“吾中计矣!”

马超急令举盾,却听左右杀声震天。

左边王平率无当飞军自峭壁攀援而下,右边张嶷领白耳精兵截断退路。

“马孟起,太尉候君久矣!”

王平大笑声中,滚木礌石已从高处倾泻而下。

马超银枪舞作一团白光,格开数支箭矢,却见魏军已將自己团团围住。

西凉骑兵在这狭谷中难以施展,顿时死伤惨重。

“將军快走!”

庞德率亲兵杀开血路。

马超咬牙突围,肩上已中一箭。

待衝出重围,五千精骑仅剩两千不足。

黎明时分,残兵败將退回大营。

李严见马超肩头染血,惊问其故。

马超颓然坐地:

“悔不听足下之言,致有此败。”

他望向西方,眼中儘是痛色,“关西百姓,唉!”

“陛下委我以守关中重任,今有此大败,吾何面目再见陛下,再见相爷!”

……

与此同时,汉中道上,邓艾正督率军民前行。一老者踉蹌跌倒,立即有魏军鞭打驱赶。

“將军,这些百姓行走迟缓,恐难如期抵达汉中。”

副將忧心道。

邓艾冷眼旁观:

“传令下去,凡掉队者,就地格杀。”

“蜀地需要的是能耕战的壮丁,不是老弱病残。”

邓艾也算是司马懿的半个弟子了,做事也学了司马懿的心狠手辣。

对於魏国而言,他们的总人口没有汉人多。

所以抢人口当然是能抢多少就抢多少。

如果抢了留不住,那肯定也不能留给汉人。

则是战略原则问题。

是以魏国的立国方针决定的。

远处山巔,司马懿遥望西方,对身旁司马孚说道:

“马超勇而无谋,今番虽折些兵马,却换得蜀魏十年国运。”

“待汉军南征回师,关中已非昔日之关中矣。”

司马孚嘆服:

“兄长神算,非常人所能及。”

“不过这般强迁人口,未来蜀地多不是本土之民,恐怕大家会没什么归属感。”

“若当真遇著国难大事,恐蜀人也未必肯倾力相助。”

司马懿淡然一笑: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昔日先王曰:『寧我负人,毋人负我』,方有今日基业。”

他转身望向南方,目光深远。

秋风掠过渭水,捲起满地枯叶。

接下来,他们的对手只会更加强大。

因为汉国有著强大的容错率。

……

洛阳城內金风送爽,却吹不散未央宫中凝重的气氛。

刘备端坐於皇位上,手中捧著那封来自关中的奏表,眉头紧锁。

殿中文武分列两侧,皆屏息凝神,不敢妄言。

自三兴汉室以来,这是第一次遭遇如此重大的军事挫折。

“马孟起上表请罪,自陈关中兵败之过。”

刘备缓缓放下奏章,声音低沉。

“司马懿老贼竟能在他眼皮底下迁走关西六郡百姓,实乃朕之失察。”

李翊立於文官之首,闻言微微抬眼。

“陛下,”李翊上前一步,拱手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

“司马懿狡诈多谋,兼之我军主力皆在江南,马將军独力难支,此败非战之过也。”

此前李翊曾建议刘备换人,刘备不听。

如今兵败了,李翊又说这不是马超的错。

这其实是在给刘备台阶下。

刘备目光微动,微一頷首,顺著台阶问:

“子玉此言,是在为孟起开脱?”

“臣不敢。”

李翊从容应答,“臣只是据实而言。”

“关中地广人稀,司马懿以迁民为策,意在削弱我军根基。”

“马將军虽勇冠三军,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此非其不能战,实乃形势使然耳。”

殿中诸臣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庞统轻捋长须,补充道:

“李相所言极是。”

“司马懿此举,意在长远。”

“关西百姓被迁,我军粮餉兵源皆受影响。”

“此消彼长,不可不察。”

刘备神色稍霽,嘆道:

“子玉当初劝朕勿使孟起独镇关中,朕未纳良言,致有今日之失。”

他起身离座,竟向李翊拱手一礼。

“朕悔不听卿言。”

群臣见状,无不震动。

李翊连忙跪伏於地:

“陛下折煞微臣!臣不过尽本分而已。”

“马將军忠勇无双,此番失利,实乃臣等谋划不周之过。”

刘备扶起李翊,感慨道:

“卿之高义,朕心甚慰。”

隨即转向眾臣,“马超虽有失地之责,然念其多年征战之功,朕决定不予责罚。”

“但调回洛阳听用。”

“不足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眾人面面相覷。

这才明白,原来君臣二人又是在那里一唱一和。

刘备不打算治马超的罪,既是因为喜欢他,也是因为这是自己的功勋老將。

刘备不想打压老臣。

既然,一把手和二把手都发话了。

眾臣又岂会不识时务?

於是齐声道:

“陛下圣明!”

待眾人归位,李翊再次出列:

“……陛下,臣有一虑。”

“司马懿既得关西人口,必不会坐守汉中。”

“以臣观之,今冬雪落之前,魏军恐將大举北犯。”

刘备眉头一皱:

“今冬?江南战事正酣,恐难速决。”

“若两线作战,我大汉虽国力强盛,长久下去,恐也难吃得消。”

“正是如此。”

李翊神色凝重,“故臣请陛下早作决断,选派良將镇守西北,以防不测。”

刘备环视殿中:

“诸卿可有荐才?”

一时间,殿中寂静。

西北局势复杂,

既要面对司马懿这样的劲敌,又要处理民族关係,非大才不能胜任。

良久,李翊再次开口:

“臣举一人,可当此重任。”

“哦?”

刘备目光炯炯,“卿欲举何人?”

此时,眾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李翊身上。

而得到李相爷保举的人,肯定是能力十分出眾的。

最为重要的是还有相爷的担保,那更加是名利、財力的双丰收。

就在眾人的注目下,李翊神色坚定,持笏出列。

声音洪亮,朗声从嘴里吐出七个字:

“交州刺史诸葛亮!”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