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皇帝的无视,严嵩的无视。

除了几个相熟的官员外,没人记得那一篇,饱含他满腔意气,斗酒挥毫所做之疏。

自此之后,除例行章奏以外,他再也没有上过一次奏疏,他心灰意冷了。

嘉靖三十三年他因病离京,回到故乡江陵。

那时他畅游山水,寄情于景,只想做个古来众多郁郁不得志的隐士中一员。

就在他决心‘摆烂躺平’之时,他在家乡,以小见大,意识到了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等等朝廷弊端,深感责任之重。

之后,他才重拾信心,得徐阁老之恩,顺利重返朝廷,这一次,他收敛了锋芒,压下了意气,决心积蓄力量,丰满羽翼,再言变法!

现在,旧事被陛下重提,他不禁恍惚。

难道当初陛下都记得?陛下没有无视自己?不仅如此,还能说出自己奏疏中的原话?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陛下很早之前,就注意到了自己,从未无视过自己!

再联想到自己如今还是裕王的师父,皇子的师父,若不是一直心怀挂念,岂能轻易担任?

而自己却从嘉靖二十八年开始,荒废三年,心生抱怨,重返京师后,不但不思为君分忧,还选择了蛰伏,陛下是否对自己失望?

一时间,看着上方沉着脸,似乎要问责自己的皇帝,张居正恍惚了。

张居正神情间的变化,嘉靖自是全程收入眼中的,不过此时他的语气却缓缓下沉。

“从你这段话中不难看出,你对人才的看法,也深知用人的道理,而你既举荐海瑞,那说明这个人的才能得到了你的认可。”

其实这篇《论时政疏》嘉靖最多也就是个印象。

真正让他想起来的这篇奏疏的,是另外一篇,张居正会在未来变法中的《陈六事疏》。

这篇《陈六事疏》,就是从这篇嘉靖二十八年上的《论时政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这篇奏疏,对自己解决后面六大危机能用得到,确切的说是用得到张居正。

因此之前才翻过那篇被遗忘的,如今看来,还有些稚嫩生涩的《论时政疏》。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