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又细分为上、中、下九流。”
“首先便是这上九流了,常言道:一流圣贤,二流仙,三流宰辅,四流官,五流种田六流商,七当八客九烧锅,”说到这里,张道仙一摆手,然后对着众人拱了拱手,道:
“我且我说着,排序对否诸位自有公道!”
听到他这么说,对这个排序不是很满意的不少人则是会心一笑。
“然后是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五流弹唱六流金。”
“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杂耍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是为下九流,最后则是五行八作……”
随着张道仙的讲述,众人也恍然大悟,不少人更是暗暗的给自己在三教九流中找位子。
看着下方众人的反应,张道仙眼底闪过一抹笑意,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半年时间,他都要通过大大小小的仙神故事给所有人讲述这些。
没错,这些都是上面的命令。
若是有仔细的人一直有关注‘大明杂报’就会发现,关于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说了一遍又一遍,一些小故事编撰也是以这些行当为主。
可惜的是,大明如今虽然盛世空前,甚至官学也已经开始普及,但毕竟时日太短,识字的人数实在是有限,最直接的还是口口相传。
嗯,就刚洪武朝的“大诰”一样,很多刑律都是通过一个个经典的案卷编撰,宣告臣民。
云锦楼内,众人议论纷纷,喧闹一片,张道仙更是没有闲着,不断的给众人讲解着。
渐渐的一场说书,俨然已经成了一场朝廷国策宣传与讲解大会。
“轰隆隆!”
突然间,天地间陡然响起一声闷雷,继而凉风平地而起。
闷雷声响起,惊动了酒楼内的所有人。
凉风从门窗吹入,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干燥的地面,迅速被豆大的雨点打湿,不一会的功夫,整个南京城便笼罩在了雨幕中。
凉意驱散了闷热,酒楼内众人也渐渐降下了对朝廷国策的热情,开始嚷着要听说书。
见今日效果已经达到后,张道仙也不强求,他不会指望一次就能让众人记住。
以后的故事,他会重点讲述国策,争取做到润物细无声,渐渐的影响百姓。
而他也相信,整个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大大小小的州县,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跟他一样的说书人,或是写话本为生的书生。
将朝廷的国策,以一个又一个仙神故事传出去,传给百姓,然后再由百姓口口相传。
张道仙失神之际,却不知晓,此刻在云锦楼大堂一角,靠窗的位置,坐着两个中年男人,此刻也在议论着国策推行一事。
“刚峰兄,看来小阁老的国策推行,还算顺利。”说话的身形略显清瘦的灰色长衫的中年人看着对面,满脸方正的中年人开口道。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海瑞与好友王用汲。
“虽然如今官学兴办,就连一些村子上,也有衙门督办官学,但毕竟也才不到三年时间,我朝识字者还是太少。”
“只有以这种口口相传,引起百姓兴趣的方式,才能将国策宣传下去,才会有更多的人放弃八股牢笼,选择尝试新的科举之路……”
“小阁老严世蕃此举,深谙民心!”海瑞说话间点了点头,抬手就要习惯性的去拿起桌上的酒杯,而后又突然停下。
他喝惯了灵酒、灵茶,吃惯了灵米、灵菜、灵禽做的饭食,这些凡俗之物终究是难以入口。
“呵,”跟着海瑞又摇头失笑,自嘲道:“我也变得不食人间烟火了。”
听着海瑞这话,王用汲却是一笑,道:“那我可要好好记着,为民请命,以百姓为重的海青天,海老爷,也开始变的高高在上了……”
海瑞自然听得出来,好友这是玩笑之言。
他并不是一个嫌弃凡人谷物之人,只是习惯是能改变一个人的,尤其是他如今的修为,已经达到了练气二层,属于真正的修仙者。
身体被灵气滋养,日常食用的饭食也是灵物资源,若是贸然食用普通谷物,难免会在体内形成一些杂质,还要时间排出。
看着桌上的精美菜肴,海瑞有些出神。
“刚峰兄,不必介怀,仙凡终究有别,你我也需要习惯才是,”王用汲开口宽慰,“等到我大明真正步入仙朝,这修仙酒楼也会出现。甚至像是南京这种旧都,也会是真正的修仙大城。”
“希望那一天,可以早日到来。”海瑞点了点头说道。
他从不是一个伤春悲秋之人,仙凡有别,从踏上修仙一途开始,他就有准备了。
“快了,等朝堂的争斗结束……”王用汲说着,语气一顿,又笃定道:“最晚不会超过两年,嘉靖五十二年的科举,看结果!”
“只要科举答卷成功,国策推行验收达标,朝廷便会正式对外宣布,步入仙朝!”
“松江府调查到的线索,全部指向了南京,”这时,海瑞看着二楼高台上的说书人,继而看向好友王用汲,道:
“你有没有发现,线索是有人故意留下的,为的就是将我引到南京?”
“确实,”王用汲也点了点头,道:“我们刚到松江府,就有人送上账册。”
“账册的往来,又与南京的商贾、官员,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有关联!”
“与当年定海县一行,何其相似,也是事先布好局,织好网等着伱来查……”说着,王用汲像是想到了什么,看向海瑞道:
“莫非是…徐阁老?”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