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腹便便,满脸虚汗,身着绯色官袍的中年官员,一进门就赶紧道:“下官,留守司留守,温体仁,见过小阁老!”温体仁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皮肤黝黑,身着绯色官服的中年人,相比于留守温体仁面对严世蕃时的诚惶诚恐,此人却是不卑不亢。
“下官,副留守,王家彦,见过阁老。”王家彦语气平缓,行礼有度,气度很是不凡。
官场上的阁老称呼,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朝堂之上的正式称呼,那自然只有严嵩这个内阁首辅和徐阶这个次辅二人了。
第二种,则是普通官员对内阁所有人的敬称。
毕竟称呼内阁官员,以往都是某某大学士,可是自从内阁人数扩充之后,那三殿三阁大学士早已不够分,还有三人空缺。
那下面的人,就算想称呼,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了,来人若是属于三殿三阁倒还好说,若不是的话,岂不是尴尬?
索性,直接称呼“阁老”最好。
毕竟,官场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称呼上官,尽可能的往大了叫,准没错。
而“阁老”的称呼,内阁这些人也都默许了。倒不是说他们贪慕虚荣,而是给下官一个体面,不让别人尴尬,下不来台阶。
就连脾气火爆耿直的高拱,面对下官称呼“阁老”的时候,也都是默认的。
打量了一眼二人,严世蕃几乎是瞬间就分辨出了这二人的中奸来。
毫无疑问,这个留守司正留守,温体仁,就是一个十足的废物加奸佞!
此时,正有一口气憋在胸口的严世蕃,心里头已经决定,要在这南京城内,杀鸡儆猴一番,直接将灵石生意彻底拔除。
灵石生意已经深入到了大明,而且牵扯甚广,想要一次性清除那自是不可能,但若是对某一地,直接来一次血腥清除、镇压,这在严世蕃看来不过他的一句话而已。
正好,他现在心里正有一口恶气憋着,总得找一些出气筒才行!
一念之间,严世蕃也懒得理会这个温体仁,直接转身坐在了上首位置。
温体仁肥胖的身子躬着,一双圆啾啾的大眼珠子“咕噜噜”的转着。
虽然他做官的能力不行,贪污受贿又极其严重,但察言观色的本领,却是无师自通,这些年下来,更是炉火纯青。
官场上的敏锐嗅觉告诉他,这位小阁老突然来到南京城,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灵石生意的事情,而且来者不善!
“莫不是想要敲一笔?”温体仁心中暗暗猜测。
他自然也知道,严家才是大明朝最大的奸佞家族。所以,倒是不担心对方是来此替天行道,而是觉得严家很有可能,是看到了灵石生意在南京城的庞大利润,想要入手了。
毕竟严家在南京城各行各业,可谓是风生水起,不说灵石生意了,就是正规生意,人家每年赚的资源,那都是不可想象的。
可灵石如今的庞大市场,能赚的也不少,毕竟又有哪个家族会嫌入手的资源少呢?
“嘶,”温体仁肥胖的大脑袋里,瞬间完成了一次转弯,心底吸了口气,暗道:“若是能以此搭上严家的线,岂不有了大靠山?”
嗯,要说这温体仁,也算是一个实打实的幸运儿。
此人,出生于嘉靖五十三年。
嘉靖四十九年,九月初,大明仙府开学,招收了第一批仙苗,总计一万两千名。
等到嘉靖五十三年的时候,大明仙府已经开始招收第三批仙苗。
而且,招收仙苗的标准,早已经从高级官员子弟到普通官员和平民百姓过渡。
彼时,大明仙府的出入条件,已经改为三年为一届,也就是说,三年内达到练气三层,即可被朝廷安排入朝中各处任职。
至于现在,又有了更多的灵活变通。
大明仙府,已经不直接招收学子了,而是从各大书院中招收,之后因材分配去处。
当然,若是想要入国子监,也是可以的,而且直接免试,直接就能进入!
等到温体仁达到可以入选的年龄时,也就是六岁时,已经是嘉靖五十九年,然后此人便入了大明仙府,成为第五批仙苗。
之后,修炼速度更是快的惊人,虽然不至于在仙府当中成为拔尖的那一批。可却也是在离开仙府之前,修为达到了练气三层。
那时候,温体仁只有九岁。
可千万别小瞧练气三层,在嘉靖五十九年的时候,这等修为那是妥妥的天才了!
嘉靖五十九年,距离徐璠提出“灵气工业时代”的国策,只有一年。
那时候的徐璠,已经开始挑选大量的人才,作为灵气工业时代的储备。
而那时,九岁的温体仁,以练气三层的天才之名,入国子监继续学习开始走仕途,并且拜了当时,国子监祭酒为师。
嘉靖六十年的时候,温体仁十岁。
虽然在修为上不曾有任何的突破,但在百家学说上,却是多有涉猎。
之后,灵气工业时代的国策提出,温体仁不顾老师的挽留,放弃了保送入翰林的机会,毅然加入了“仙明重工院”之中任职。
这一呆,就是十多年!
直到嘉靖七十年,徐阶重返内阁,徐家开始清理工部内部各方势力,那时因为没有站队任何一方,处处受排挤的温体仁决计离开。
那时候的他,二十七岁。彼时嘉靖七十七年,灵石贸易已经开启一年的时间了!
而他的理由也很好,正值那时灵气工业时代如火如荼,南京城作为大明仙朝的第一座修仙大城,灵气工业时代的重心所在。
像他这种要修为,有修为,要经验有经验,要学识有学识之人,自是极度稀缺。
之后,此人便在南京城开启了他的青云路。
因为他懂工程,所以很多项目都绕不开他,自然而然的,便乘着灵石贸易的风,开始接触灵石,然后官官相护。
一路攀升,就算朝廷让两厂一卫撤出,可仍然有不少官员,选择一条路走到黑,放弃了当时唯一洗白上岸的机会。
(注:详见第258章。)
温体仁,就是其中最大的官员之一!
因为那个时候的他,已经靠着自己这些年积累的庞大人脉,坐上了这留守司留守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