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授裕王册宝以来,恪守青宫仪范,晨昏定省无阙,经史讲习有常。”
“其性仁厚而能下士,其行端谨而克遵礼,实朕诸嗣之冠,堪绍大统之业。”
“昔我皇祖高皇帝,立储必择贤能;皇考睿皇帝,册嗣尤重嫡长。”
“朕承列圣之绪,统御寰宇,兹仰承天命,俯顺人心,谨遵《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之制,特告大明世界。”
“即日起,立朕之皇三子,裕王朱载坖为皇太子,授以金册金宝,择嘉靖一百七十年,十二月吉日,行册封大典于奉天殿。”
“命,礼部以九宾之仪,具冕服衮龙;命内阁拟诏告太庙,以昭列祖列宗之灵。”
“望太子日新厥德,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毋忘历代明皇,创业之艰;”
“尔文武群臣,其协心辅佐,同扶社稷,共保丕基。布告寰宇,咸使闻知。”
“嘉靖一百七十年十一月晦日……”神情激动的念完最后一行字后,严世蕃不由的深吸了一口气,瞪大着双眼,目视前方,愣神良久后这才撇头,看向低眉垂目的老爹严嵩。
一旁坐着的严绍庭,此刻也是满目呆滞,眼神中全都是不可置信的神色。
就这么册封太子了吗?
为何突然如此?裕王府不是算计皇上,要付出代价的吗?难道代价就是当太子?
“世蕃,”这时,沉默良久的严嵩忽然开口,看向严世蕃父子二人道:“今日起,告诉我严家一系的所有人,不论是朝堂政见,亦或者是仙族生意,若遇到裕王府必须绕路。”
“不得有任何的,利益上的冲突!”
“……爹?!”听到老爹严嵩的话,严世蕃一愣,张口就想要再说些什么。
在他看,虽然说裕王现如今已经被册封为太子,可他们严家也没必要如此担心吧?
再者说,仙朝的太子而已。从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刻起,数千年、上万年都有可能。
这期间他严氏仙族,恐怕早已经飞升了无数仙人。
家族当中所坐镇的散仙估计也有数尊。
朝堂之上的稳定,未来也需要他们这些仙族的吧?
裕王就算是太子又如何?
未来,继承皇位之后,他迟早也是要飞升上界的,到了那个时候,新皇登基,难道就不需要他们这些仙族的扶持?
所以,裕王被册封为太子,虽然让他惊讶,但要说担心的话,却是半点没有。
可是让严世蕃没有想到的是,老爹严嵩竟然会反应如此激烈。
好似,对裕王极为忌惮一般。
至于吗?以前他们严家支持景王的时候,景王被贬出京城,裕王眼瞅着就要继承大位,那时候,严家依旧和裕王分庭抗礼。
可以说丝毫没有害怕,万一未来裕王当了皇上,他们严家被秋后算账。
这个时候,未来比那时可强太多了,没想到
然而眼看着严世凡还想要说些什么,严肃的语气,前所未有的重。
“照我说的去做!”
眼看着老爹严嵩如此激烈的反应,严世蕃虽然不明白,但也知道,这个时候还是最好不要触老爹的眉头的好。
于是跟一旁的儿子严绍庭对视了一眼后,父子二人躬身行礼,道:
“儿子(孙儿)明白。”
当然,此时可不光是严嵩一家,为这一道册立太子的诏书而震动。
此时此刻整个天下都是一片哗然。
没有人能想到,大明仙朝的太子之位,竟然会这么早就定下来。
更没有人能想到,太子之位竟然会落在裕王的头上。
这道册立诏书,对于百姓来说,最多的就是看个热闹,议论纷纷,全当做是谈资。
可是对于大明世界官场上大大小小的官员来说,这意义可就太大了。
此前,在所有人看来,太子之位在未来的数百年,甚至是数千年,乃至于上万年之内,都不一定能够确定下来。
毕竟现如今,只要官职达到布政使级别的官员都知道,大明未来是要入侵修仙世界的。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还不知道要多久,而在这期间,皇上很有可能还会有其他子嗣。
这些子嗣必然会在未来,要经历更为残酷的争斗,才能最终确立储君人选。
然而,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太子之位竟然就这么水灵灵的确立了下来。
而且,得到太子之位的人,竟然还是他们此前完全不看好的裕王。
为何不看好裕王?那原因可太简单了。
一来,裕王已经决定与安王联手,尤其是裕王一系的官员都知道,裕王是要扶持安王当太子,最终登上大位的。
因此,许多裕王府一系的官员,其实早就明里暗里的都已经开始默默的朝安王府靠拢。
甚至对于这一现象,只要不是那些身居要位的心腹官员,裕王府都没有太过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