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敌意虽未全消,但那份冰冷的审视已然松动。

谏议大夫刘陶的府邸则截然不同。

这位以“鸣凤”之烈著称的大夫读完信,猛地一掌拍在书案上,“啪”的一声震得笔架上的毛笔都跳了起来,墨汁溅湿了袍袖。

“杀得好!痛快!”他须发戟张,眼中怒火如炽:“王泽此獠!通敌卖国,死有余辜!张显此举,是为国锄奸!大快人心!”

他激动地在室内踱步,目光扫过信中“设‘司法曹’以平民冤”等字句。

“好!此等新政,正合吾意!此子有胆魄,有担当!边关有此人,或可稍安!”

他对张显的观感,由疑虑转为激赏。

太尉陈耽的关注点则牢牢锁在军事边防上。

他反复咀嚼着信中内情,脸色铁青:“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王氏该杀!千刀万剐亦不为过!”

再看到张显迅速整军、修缮关隘的举措,紧绷的脸色才略略缓和:“临危受命,行事果决,颇知兵事之要……边陲糜烂至此,或许……真需此等霹雳手段方能整肃?”

他对张显的果断和那份边防意识,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

悄然间,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王氏的罪责之上,而太原郡守王泽遭遇刺杀而亡的事反而被淹没在了许多的信息之下。

即便王柔接连奔波,但失去了王氏臂助的他,此时也难以发出稍显音量的声响。

与此同时,关于太原郡的风声,也悄然在洛阳士林间流淌开来。

“听说了吗?那张显在太原,竟敢减田赋三成!还要设什么‘司法曹’,专审豪强欺压小民的案子?”

“真的假的?王氏倒了,他就不怕得罪其他世家?”

“据说是真的!还有,他大胆启用了好几个出身寒微但确有实才的士子为吏,不拘一格啊!”

“哼,哗众取宠!不过……若真能施行,倒也是边民之福……”

议论纷纷,毁誉参半。

但当张显那份举荐王烈、陈纪的奏章终于送达尚书台,并在朝会上被当众宣读后,整个洛阳朝堂的焦点,瞬间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扭转了方向。

“王烈公?郭林宗的高足?他……他竟应了张显之请,要出山了?”殿中一位老臣失声惊呼,满是不可置信。

“天啊!王公隐居多年,清望如山,连三公征辟都婉拒,如今竟愿为太原郡丞?主持教化?这……这……”另一人喃喃道,震撼不已。

“还有陈元方!颍川陈太丘的公子啊!名门之后,竟屈居县学博士多年?如今也被举荐功曹?”有人迅速捕捉到了另一个名字的分量。

“王老德高望重,若由他主持太原教化,士子之心必安!此乃善举,大善!”

“陈元方家学渊源,治理晋阳首县,正当其才!张显此荐,颇有识人之明!”

“如此看来,张显并非一味排斥士林、专权跋扈之辈?他既能请动王烈,又能识拔陈纪,这……”

朝堂上关于张显“专权跋扈”、“擅诛大臣”的汹汹质疑声浪,在这两位重量级贤才出山的震撼消息面前,如同撞上礁石的潮水,迅速地消退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