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54章 省试报名

对于官家的话,鲁道宗没有再进行反驳。

“那宋十二该当如何奖赏啊?”

鲁道宗没有想到陛下竟然还想要对宋煊进行奖赏。

于是他思考了一会,这才开口道:“官家,此事不要着急。”

“嗯?”

鲁道宗便说了先替宋煊隐瞒身份,免得因为这些事,在科举考试当中受到影响,无法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因为他发现宋煊的策论写的一般。

此番科举考试改革,像宋煊这样善于诗赋之人,怕是在科举考试当中无法占到便宜了。

听到鲁道宗的话,赵祯内心有些担忧。

因为鲁道宗是个实诚人,不会拿这种事骗自己。

当时宋煊考中解元,赵祯着实是高兴了一会,甚至还畅想着宋煊能够连中三元呢。

如今他策论写的一般,岂不是直接倒在了省试这一步上?

“鲁参政说的在理,此事容朕再仔细想想。”

赵祯内心是有些相信宋煊的实力,但是他又没有亲眼见过宋煊策论的实力。

鲁道宗却是见到了,他不会说谎!

一想到此事,赵祯就有些心烦意乱。

他特别想要宋煊能够高中榜单,甚至能够中状元。

但也是需要实力才行。

“鲁参政说一说宋十二写的策论内容。”

赵祯便听的是有关燕云十六州的,相比于他爹不想收回来,赵祯内心还是渴望能够完成太祖以及太宗的志向的。

否则下一次辽国进攻,就该自己签订城下之盟了。

赵祯是不想签这种盟约的。

但是听着鲁道宗所说的宋煊策论内容,他听起来却是一般,而且还是老调重弹,没有什么新意。

更是没有想出什么太好的办法。

至于鲁道宗还说了曹利用的话,赵祯觉得是不是鲁道宗被十二哥儿给蒙蔽了?

那些话明明是曹利用拾人牙慧。

这件事赵祯是十分肯定的。

“罢了,你先去与我母后交代此事,她对于此事也是极为生气的。”

赵祯便没有多留鲁道宗说会话。

鲁道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便恭敬的退下。

如此一来也能交代的过去,太后那里也不好驳斥皇帝的口谕。

无论如何处置宗室都得皇帝做主。

刘娥本想从重处理。

但是鲁道宗先去找了皇帝定下了基调。

她也只能选择生闷气,不去计较。

人家八大王都成了神经病了。

八贤王显然是无稽之谈。

除了当日宋煊提了一嘴,东京城内根本就没有人传颂这个称号。

教子无方。

那也得是正常人才能教子啊。

赵元俨就如同他大哥赵元佐似的。

精神不正常了,如何能教子?

况且鲁道宗还是她丈夫重点说要重用之人,刘娥也不会报复他。

毕竟这个人他还得用呢。

“宋煊?”

刘娥瞧着鲁道宗送来的详细经过汇报。

“回大娘娘的话,却是此名举子。”

鲁道宗实话实话,除了官家与太后,他没打算告诉别人。

“此子倒是不畏强权。”

刘娥对宋煊说你也配姓赵这句话十分欣赏。

鲁道宗颇为意外的瞥了一眼刘娥。

若是等他进了朝廷,怕不是第一个要怼您这位不该掌权的太后啊?

不过鲁道宗并没有提醒她。

况且他觉得宋煊写的策论一般。

尽管成为应天府解元,可那是科举考试没有改革之前。

宋十二的诗赋可谓是名动三京。

如今科举考试突然改革,对于宋十二而言,并不占据优势。

“大娘娘说的对,此子还是应天府解元呢。”

“哦?”

刘娥从来不会去关注这种小事,也就是去年宋祁兄弟之间状元排名被刘娥操作了一通。

帮助宋庠完成连中三元的壮举,尽管士林当中都不认他连中三元这块牌子。

“倒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啊。”

刘娥对于宋煊的名字印象很是深刻,一个平民百姓出身的学子,有一次在宰相嘴里讨论,就已经十分出众了。

更不用说讨论过好几次。

鲁道宗点点头,随即又说明了自己的想法,那便是在科举考试结束前,尽量保护宋煊的名字不被外人所知。

要不然依照东京城百姓的热闹程度,怕不是会去日夜叨扰宋十二了。

那个时候他还如何全心全意放在科举考试上?

听着鲁道宗的话,刘娥有些纳闷的道:

“宋十二既然已经考了解元,如何还会有落选的可能呢?”

鲁道宗进一步给她解释了科举考试的事,再加上他去调查的时候。

恰巧瞧见宋煊的策论,写的一般,并不出彩,所以他有些担忧。

刘娥点点头,便没有多说什么。

举子考试这方面上,她没有太多的发言,只是听着那群宰相们出主意。

宋十二未免运气有些不好。

不过他还年轻,兴许再过三年就适应了。

刘娥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毕竟依照鲁道宗诚实的为人,他也不会在这方面上撒谎。

“罢了,此事待到科举结束之后,若是他宋十二没有金榜题名,再说。”

再加上宋十二居住在张耆的房子里,刘娥下意识的就觉得宋十二与张耆的关系匪浅。

因为这么多年,都没有外人住在他那里。

张耆没说,刘娥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去问他。

“喏。”

鲁道宗很迅速的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便也不想在刘娥这里待着,容易生闷气。

毕竟眼前这位是真的有心想要效仿武则天。

随着东京城“你也配姓赵”的口头禅流传。

八大王赵元俨的儿子赵允迪被官家革去官职,勒令在宗正寺内反省。

赵允迪绝对没有想到,自己平日里纨绔一些,从来都没有出过什么问题。

而且也不仅仅是他一个宗室子这般行事。

但赵允迪遇到那个说你也配姓赵的人,怎么想都没觉得他自己会落得如今的下场。

至今赵允迪都不知道那个人叫什么。

不过万幸之中,赵允迪并没有被贬为庶民,那也是官家法外开恩了。

只要老老实实,兴许两三年后,风声过后,再给他封上官职,也是可以操作的。

赵允迪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就落得这个下场?

到底是因为藐视大宋律法,还是因为承认了八贤王的名头,遭到了刘太后的打击。

赵元俨却是出奇的没有生病,而是主动出王府,这么多年第一次去皇宫向赵祯谢恩。

赵祯瞧着许久不见的八大王,未曾想他已然这般老了,好一顿勉励。

但是这一件事在宗室当中已然传开了。

导致不少宗室成员都人人自危。

甚至有人怀疑此事是刘太后在幕后主使的。

就是为了打击八大王,她好效仿武则天的旧事。

对于针对赵允迪道那个人。

民间少有人知晓其姓名,官员当中也是莫名其妙。

因为鲁道宗根本就不往外透露,作为御史的程戡也不清楚。

反正事情,是真的有这么一回事。

没有人会去质问天子。

谁问鲁道宗便说这是官家的意思。

避免那人被打击报复。

所以,宋十二怒斥宗室子你也配姓赵这件事。

总归是缺了一个主角的名字。

但依旧是被百姓所传颂。

许多人都抓耳挠腮的。

迫切想要找出敢于当众斥责宗室子的人。

如此劲爆的消息。

谁先发掘出来,定然能过获取一笔不菲的报酬。

因为有人已经发出悬赏,暗中打探幕后之人是谁?

可是宋煊当真不怎么露面,又是初到的外乡人。

本地地头蛇想要去寻人,也不会轻易寻到张耆的住处去。

那里除了他家里的人以及仆人。

谁会住在那里啊?

张耆御子颇为严格,不会随意出门张扬惹事。

那条街道都没有人摆摊什么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