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否则如何能上一辈出了个进士,这一个孙子辈就出了连中三元的状元郎。

为此老赵家甚至都连夜召开宗族会议,商议把祖坟迁到宋家旁边。

就当是借运。

可是又不敢过于明目张胆的。

在乡下,这种事可是被人忌讳的很。

其实许多人都不理解人脉这件事。

在宋煊乡人朴素的观念当中,他们认识个当官的就是人脉了。

可实际上,这并不是所谓的人脉。

大多数都是利益交换才行,宋煊早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但许多人一辈子都不明白,觉得自己认识一个人就是人脉了。

宋煊倒是也没有久留,携夫人以及护卫本着安阳县而去,参加韩琦的婚礼。

韩琦的老丈人崔立对宋煊十分的客气,并且叫来自己的儿子崔勉与宋煊交流认识一二。

崔立倒是也没有客气:

“老夫早就想要与十二郎找机会聊一聊,但是一直都没抓住你,今日总算是有空了。”

“哈哈哈。”宋煊举起酒杯笑了笑:

“今日崔相公可得好好与我聊一聊在东京城为官之事。”

崔立也是一直都在外地任职,今年感觉体力不强,才希望干清闲的职位。

“你岳父没有与你聊过?”

“我岳父他又不是进士,武人晋升体系与我等不一样,尤其是他也很少遇到什么算计。”

宋煊嘿嘿笑了几声:“不像我,一上来就得罪翰林学士以及开封府府尹。”

“哈哈哈。”

崔立闻言也忍不住大笑。

但话又说回来了,这件事还是宋煊为韩琦出头,才会惹祸上身的,他不能不管。

“无妨。”

崔立磨着胡须道:

“陈尧咨想要找你麻烦的机会很少,出了殿试那么一档子事,很多人都会盯着他屁股下的位置,他自顾不暇。”

“唯一有些麻烦的是开封府府尹陈尧佐,他可是分管你这个知县,在一些公务上是有正当理由来为难你的。”

“而且开封县是一个大县,光是在籍就超过十万人,还有更多不在户籍,以及无忧洞的那些无赖子。”

“再加上当地百姓都喜欢争强喜讼,囚犯满监,号称“难治”,对于你而言都是有着极大的挑战。”

“届时陈尧佐就有很多机会可以来考察你,给你打中下的评价。”

宋煊颔首,他早就听闻过东京城百姓喜欢打官司,动不动就敲鼓告状。

毕竟这里地方狭窄,人员密度极高。

出现各种乱子的事,也极多。

下面有油滑的胥吏,上面有专门揪着你错的上司。

你宋十二还是初入官场的菜鸟,就算岳父是枢密使,但是在县衙这块地界上,也使不出什么太大的力度来护着。

因为东京城内的各种发生的琐碎之事,就算是皇帝都无法控制。

“其实我倒是不怕他给打中下的评价。”

宋煊压低声音道:

“我坐在这个知县这个位置上,不单单是被考察的,我其实也是存了心想要把他给拉下马来。”

崔立眼睛一下子就睁大了。

他是打听过宋煊的,知道他当年逼的翰林学士窦臭上吊自杀。

可是陈氏兄弟俩,大家都清楚是吕夷简的人。

而吕夷简是皇太后的人。

他们的势力可是如日中天。

否则陈尧咨也不会有那么大胆子在殿试使手段,然后还什么都没有追查出来。

这显然是有人发话不让查了。

背后那个发话之人,非常明显。

崔立不知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谚语,但是他对宋煊如此“狂妄”的话,确实是惊到不知所错。

因为这种事不敢想。

拉陈氏兄弟下马,那就是拉皇太后下马。

这里面的牵扯可就太大了!

崔立丝毫不怀疑宋煊知道当今皇帝与皇太后之间的关系。

毕竟他岳父是曹利用。

这点事,肯定是给他说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曹利用不说那也正常。

放眼整个大宋天下,谁敢把皇太后拉下马来啊?

不愧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又是怒斥宗室子,又是喝骂开封府尹,拒绝当朝宰相的联姻请求。

他是真的敢想,而且看样子是敢做啊!

崔立连喝了三杯酒压压惊,他才谨慎的开口道:

“十二郎今后还是要小心应对,不客气的讲,人家动动嘴,就能让你跑断腿。”

“嗯。”

宋煊轻微颔首。

崔立确实是心有余悸。

果然。

东京城就不该是想要清闲职位之人,该待的地方。

他打算在东京再观望一段时间。

能帮宋煊一把就帮他一把。

若是帮不到,那自己也就只能去外地谋求个清闲的职位了。

东京城的水不光深。

想要在这深水里搅风搅雨的人,从来都不缺的!

可惜自己不是那种人呐,尤其是岁数大了,只想着儿女幸福美满的,能当个官员过上幸福生活就行。

崔立本身也不是一个喜欢向上攀爬之人。

要不然也不会主动请缨给自己肩上卸担子。

旁人到了他这个快五十岁的年纪,正是在官场上闯荡的年纪呢。

宋煊早就知道。

有钱不如有权,有权不如攥在自己手里。

大家不辞辛苦的参加科举考试,不就是为了让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吗?

他连中三元,也是为了以后在官场上升迁,积攒下更多的资本。

如今的皇太后刘娥更是深谙这个道理。

所以就算是赵祯这个皇帝长大了,她也不会还政的。

甚至自己死之前,她还要安排杨太妃继续临朝称制呢!

倒是杨太妃没有这个想法,直接让宋仁宗亲政。

崔立喝了几杯酒后,瞧着女儿女婿入了洞房,这才拉着宋煊道:

“你如今担任开封知县,明面上就有五大难题。”

“哦?”

宋煊本以为崔立觉得麻烦,想要跑路了呢。

“愿闻其详。”

崔立也不是不懂得感恩的事,他虽然对自己女婿外放感到放心,可实际上外放的州府,就不会是吕夷简的人吗?

就不会与陈氏兄弟有关系吗?

只不过在东京城内的宋煊,所需要面对的强度更大而已。

“我再得知你们的官职后,特意分析了一波。”

崔立伸出手指道:

“第一,便是权贵横行,司法难断,宗室、外戚违法,官僚子弟滋事。”

“宗室外戚多居开封,习惯强占民宅,纵奴行凶,若是秉公执法,必然遭到报复,若是纵容,必定被御史弹劾,你打算怎么办?”

“自是依照大宋律法判罚。”

崔立刚想说不对,紧接着又听到:

“然后我会把案件上移,交给开封府尹。”

“额,嗯。”

崔立连连点头:“稳妥,这很稳妥。”

宋煊的举措便是依法定责。

然后案件正常移交复审。

最终是抓是放。

仇恨以及弹劾,都转到开封府尹陈尧佐的头上去了。

因为这是他这个开封府尹的职责所在。

宋煊又给崔立倒酒:

“那第二点呢?”

崔立倒是对宋煊有了些许信心:

“第二点便是行政掣肘,多头管理。”

“你开封县与开封府是重迭的,关键你一个知县不能调动厢军,还要承担更多的赋税、治安等考核。”

“最为棘手的便是东京城几乎时时刻刻都容易发生火灾,你无法调动厢军,那你这个知县便会因为救火不利被问责。”

“新官上任三把火,别人给你放三把火,你都遭不住的!”

别看东京城地势低洼,容易发生水灾,可是经常会闹火灾的。

东京城城市结构以及人口密集,是非常容易爆发火灾的。

首先便是打破了唐代的坊市分离结构,形成了大街小巷屋宇相连,再加上人口流动频繁且成分复杂。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