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听着王曾的询问,吕夷简斟酌了一会才开口道:

“明日大朝会当众宣布,既然有了赵德以及丁彦的证词,那就先试探一二大娘娘的态度。”

王曾确信在这件事上,吕夷简是与自己统一阵线的,便点头同意了。

随即他拿起范讽弹劾宋煊的奏疏:

“陈家安排的?”

毕竟上一次陈家安排的御史弹劾宋煊,如今在岭南吃虫子呢,也不知道吃死没?

“不清楚。”

吕夷简也百思不得其解,这件事目前没有多少人知晓。

不过这些言官自是有权利弹劾的。

宋煊一个连中三元的京官,有许多人盯着他实在是正常。

这种事当真是冤枉他了。

吕夷简瞧着王曾怀疑的目光,他实在是有些破防。

这种事,当真不是他安排的。

“我与宋状元之间的交情还不错,他救了我的女儿。”

吕夷简解释了一句。

王曾眉头微挑,这种事他不清楚。

莫不是当时省试结果榜下捉婿的时候,宋煊给吕氏小娘子看的?

“宋十二他也懂医术?”

“听我堂弟说,他小时候是受到过一个隐士教导的,有些医术常识罢了。”

吕夷简也不是很清楚宋煊的医术有多好,只是稳妥起见,并没有给宋煊抬轿子。

王曾却是点点头,他倒是没想到宋煊精力会是如此旺盛。

毕竟学医可是要耗费许多精力的。

而且听晏殊讲过,宋煊在应天书院不过是学习三载,便连中三元,这份天赋,岂是寻常人能够相比?

一个真正被耽误的神童。

王曾作为连中三元的获得者,他自认为没有宋煊的精力旺盛,而且在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成就。

将来他位列宰相的年纪,怕是会比自己更小。

“我们去面见官家。”

王曾拿着弹劾的奏疏去找皇帝。

无论如何,这种事都得提前通个气。

……

宋煊依旧是骑着马带着王保许显纯二人前往开封县县衙。

今日看门的齐乐成隔着几十步远就小跑过来行礼。

宋煊骑在马上打量了他一二:

“齐乐成。”

“正是小人。”

齐乐成大喜过望,新任知县果然记住自己了。

宋煊从马上下来,对着他道:

“一块走走。”

齐乐成更是受宠若惊,嘴里忙不迭的应着。

“你来县衙多长时间了?”

“回大官人的话,小人在县衙当衙前役已经八年了。”

“八年。”

宋煊瞥了齐乐成一眼:“你靠什么过活?”

普通百姓是无法被免除徭役的。

宋朝继承了大唐的两税法以及各种徭役。

虽然有厢兵可以承担各种杂役,但是那是负责地方上的工程建设。

可以说所有的劳役,都可以用厢兵来承担,让许多农民摆脱了徭役的束缚,实现了不违农时。

在宋人的观念当中,要想致富,“农不若工,工不若贾”的思想越来越流行。

但是最重要还是“权”。

因此许多人都愿意聚集在一些“小衙内”身边侍奉。

虽说厢兵很忙碌,但是大宋还有另外一种徭役是职役。

是官府无常差派民夫来充任衙门胥吏和基层行政人员的统称。

这帮人虽然被称为吏,但是通常没有俸禄。

比较高级的职役,是由本地的官员子弟担任,他们有一定的权利,是地方上腐败滋生的主要来源。

但是低级杂役就由平民负责,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力,只能听上级驱使,任务很重,是北宋百姓最大的负担之一。

后续王安石变法,其中一项便是“募役法”。

他一举裁撤了三万多的职役,缩减了近十分之一。

“回大官人的话,小人靠着别人给役钱过活。”

齐乐成不敢隐瞒,便把原因说了。

那就是别人出点钱,就让他来顶替别人干这个。

以钱代役。

在大宋是被允许的,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

毕竟一个人当职役的时间是有限的,需要轮换。

可以说县衙里超过九成全都是被朝廷白女票的临时工。

“嗯。”

宋煊应了一声:“像你这样的人多吗?”

“多啊。”

齐乐成掰着手指开始数。

从衙前役、押司、弓手、胥吏等等,许多人都是没有俸禄,或者有点微薄的俸禄。

当然大家背靠县衙,是有法子搞点灰色收入的。

要不然在这东京城如何能活得下去?

宋煊对于衙役也是稍微有点了解的,要不然高捕快如何带着自己的人在勒马镇蹭吃蹭喝呢。

无论怎么讲,人家都是官府的人。

既然做了买卖,就算摆摊,那人情世故也是必要的。

“行。”

宋煊点点头:“这事我知道了,回头想个法子。”

齐乐成没明白宋煊想个法子话里的意思。

毕竟这是朝廷的政策,宋煊这个新知县,总不能把国策都给改了吧?

但是他嘴上还是道谢,说大官人想着他们这群兄弟。

宋煊摆摆手,让他带着自己的坐骑放在该放的地方去,改天一起喝茶。

齐乐成更是激动的不能自已。

宋煊什么身份呐?

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如此平易近人,还要请他这个衙前役喝茶,简直想都不敢想。

齐乐成牵着宋煊的高头大马,回头冲着新知县的两个仆从,脸都笑麻了。

王保倒是觉得不该跟这帮衙前役如此好声好气的说话,他们不配。

许显纯却是知道这些人有许多来钱的门道,都没有与宋煊说。

兴许是十二哥儿没有想着要当场拆穿他。

为难一个衙前役,着实没什么成就感。

宋煊双手背后,慢悠悠的进了县衙,经过的人自是连连行礼。

宋煊点点头,没多说什么。

没有人报案,宋煊这个县太爷也用不着坐在大堂内。

他坐在后堂,把四个主要人员全都叫来,开一个碰头小会。

县丞周德绒、主簿郑文焕、县尉班峰同座。

他们几个人虽然是官场老油条了,但是面对新官上任的时候,也是略显紧张。

谁不希望给自己的上司留下一个好印象。

毕竟宋煊这位状元郎兴许干不了一两年就能高升,他们不一样。

哪有那么多坑,给他们呢!

“周县丞,我只知道你是本地人,做个自我介绍吧。”

听着宋煊的话,周德绒微微一愣,桌子下的手不自觉的摸索羊脂玉坠。

“大官人的话,下官不是很明白。”

“家里几口人,祖上做什么的,住在哪里,都是干什么的?”

宋煊微微一笑:“就是做个了解,今后外出查案,说不准有机会去家里打扰一番,蹭个便饭。”

“哦,那敢情好啊。”

周德绒便按照宋煊的话做起了自我介绍。

主簿郑文焕、县尉班峰也是有模有样的学着介绍了一二。

宋煊点点头,都是在开封县干过十年往上没挪过窝了。

大家都有自己的关系网。

“我也介绍一下我自己。”

宋煊如此言语,倒是显得颇为诚恳。

周德绒连忙摆手:

“大官人不必如此,我等皆是知晓,整个东京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大官人的事!”

宋煊点点头:

“既然你们都清楚,那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私事,咱们说一说公事。”

主簿郑文焕连忙掏出笔墨,表示要把知县的话记下来。

“不用如此麻烦,咱们几个就说说贴心话。”

宋煊示意郑文焕把笔墨收起来:

“你们都是在这干了十年往上,那屁股底下的位置也没有动一动。”

“我宋煊初入官场,官职就比你们高。”

“而且年纪也比你们小,你们就甘心?”

“我等甘心呐。”周德绒率先表态:

“放眼整个天下,不是谁都有本事连中三元的,大官人,我等对你都是服气的。”

“不错,大官人今后让我们往东,绝不往西,更不敢阴奉阳违。”

主簿郑文焕也是连忙表态。

县尉班峰急赤白脸的想要说话,发现好话都让他们说了,只能开口道:

“俺也一样!”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