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325章 谁查就杀谁

“好说好说。”

“反正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官家到时候配合我就行。”

“正好官家汲取经验,为下一次大的做准备。”

“好好好。”

赵祯眉眼当中都带着笑,他还从来没有做过如此出格的事。

此时的宋煊犹如一个黄毛似的,引导着皇帝不要那么循规蹈矩,被刘太后规训的过于柔弱。

宋煊也是站起身来溜达了两圈,瞧见桌子上摆着的传国玉玺,登时来了兴趣。

“官家,这四块哪一块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

赵祯眼里露出疑惑之色:

“你是说三国演义里那块传国玉玺?”

“对对对。”宋煊连忙点头:

“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那块。”

“没了。”

“真消失了?”

宋煊啧啧两声:“我还以为传下来了呢!”

宋煊原本以为始皇帝传下来那块是金兵攻破东京后,二帝被迫北狩,这才消失不见了。

“十二哥所有不知,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那块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赵祯见宋煊感兴趣,索性就打开盒子给他看:

“两块是后周的,太祖皇帝受禅后得到,一块是太祖皇帝的,另外一块是太宗皇帝的。”

宋煊拿起来瞧了瞧,后周的两块,一眼大开门。

一个只有皇帝神宝四个字,一块字就多了,他辨认不得。

宋太祖的是大宋受命之宝。

宋太宗的是承天受命之宝。

赵祯见宋煊拿起来对比,也没在意。

这也就是赵祯这个性子软一些的君主。

要是放其余君主瞧着臣子拿起传国玉玺来仔细查验,还拿到烛光下看看透光度如何。

那就相当于臣子有“问鼎轻重”的行为。

如此胆大包天的行径。

皇帝直接给宋煊按照谋逆罪抓起来,都不算冤枉他。

但是在大宋嘛,臣子结婚租借皇室的轿子都算不得什么大事,宋煊如此操作,也正常点。

况且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郎造反,那显然是不大可能。

待到宋煊放下之后,赵祯才开口道:

“十二哥是觉得有什么不同吗?”

“啊,我不懂,就是单纯好奇,我看着原来皇帝的玉玺也是什么什么之宝,形制上与民间差不多,就是字不一样。”

宋煊面露遗憾的道:

“官家,其实我一直都想要看看那块传承千年的玉玺,解答一下内心的好奇心罢了。”

听着宋煊的话,赵祯也理解。

如今大宋士大夫群体,对于金石的研究很是突出。

金石学其实就是考古。

大宋历代皇帝是鼓励对古物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的。

毕竟战乱损失了许多书籍以及记录。

大宋既然开国平稳,有责任收集这些传扬后世。

其实就是官方考古的一种说法。

仁宗朝的刘敞、欧阳修、吕大临等等皆有著作。

直到宋徽宗开始悉心研究,然后士大夫以及贵族们争相效仿,大家都喜欢生坑里的货,自此天下各处墓葬被破坏的很严重。

“十二哥,不说这玉玺了,反正就是块石头,其实朕也一直疑惑。”

“疑惑什么?”

宋煊又慢悠悠的给盒子盖上:

“疑惑官家也不知道一些皇室秘密吗?”

赵祯一脸震惊的瞧着宋煊:

“我当然不知道啊!”

他其实更是惊诧于宋煊为什么能精准的猜到他想要铺垫的话。

“难道朕还是太年轻了?”

赵祯觉得毕竟连当今皇太后不是朕亲生母亲这件事,还都是宋煊给透露出来的。

有些事会对他们皇室成员保密,但是对于外面的百姓并不保密。

许多消息是传递不到皇帝的耳朵当中的。

人为制造的信息茧房,还是很容易的。

“那你能跟我说一说吗?”赵祯觉得既然聊到这里了,索性就问一问。

“就好比这两块玉玺。”

“玉玺也有问题?”

宋煊瞥了他一眼,难道连皇室秘密都要对历代皇帝保密吗?

“太祖另外制作一块新的很正常,核心诉求是后周气数已尽,大宋当立!”

属于创业成功的话,宋煊没有说出来。

赵祯点点头,觉得宋煊说的对,他随即反应过来:

“十二哥觉得皇室秘密的是太宗皇帝这块玉玺?”

“承天二字。”

不是传闻当中的那块,宋煊兴趣缺失了许多,随口问道:

“官家觉得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赵祯思考了好一会:

“天选之人。”

“嗯,太祖皇帝的玉玺是证明,太宗皇帝更多透露出来天命本就属于我!”

“天命本就属于我?”

赵祯眉头一挑。

极为震惊的瞧着宋煊,他也是当皇帝的人。

如今又是这种处境,很容易感同身受。

太宗皇帝在有意淡化与太祖的关联,暗示自己是直接承接天命,并非继承兄长。

“十二哥,你在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

“官家,别这么说。”

宋煊离开玉玺的位置:

“咱们还是说一说那块存在于三国演义当中的玉玺吧。”

赵祯摇摇头。

其实心里明白宋煊不想说一些赵宋皇室的“谣言”,很可能是他不愿意听到的话。

但他发现自己久处深宫,当真是耳朵聋了,眼睛瞎了。

许多事他都不知道,也没有什么获取消息的渠道。

这不好,今后还需要改。

十二哥这是在变相的提醒自己。

赵祯悠悠的叹了口气:

“十二哥,连你也要瞒我?”

“不是我有意不与你分享。”

宋煊指了指那两块玉玺:

“主要眼前是太宗皇帝的瓜,官家又是他亲孙子。”

“我拿着他的玉玺跟你说太宗皇帝的趣事,你回头去太庙祭拜他,念叨这种事,怕是有些,不尊重他。”

宋煊又嘴角上扬:“万一太宗皇帝找我托梦,斥责我一顿那该如何是好。”

“哈哈哈,无妨。”

赵祯话比脑子快都说出来了:

“其实我只是在太庙的画册上见过太祖、太宗皇帝。”

尤其是托梦这种事,赵祯自己都不相信的。

“十二哥有什么劲爆的消息尽管说。”

赵祯眼里露出浓重的兴趣:“我真的想知道。”

“官家,你真想知道?”

“想。”

宋煊哈哈笑了两声点点头:

“民间传言金匮之盟是太宗皇帝为了美化自己编造的假话。”

“什么?”

赵祯眼里闪出疑惑之色,他惊讶的快走两步:

“为什么?”

因为在赵祯眼里。

太祖太宗皇帝那是“兄友弟恭”的典范啊!

太祖儿子都二十五岁了,为了大宋的江山,还把皇位传给了执政经验更加丰富的弟弟。

遍数古今,都很难找出如此自愿的传承!

宋煊瞧着赵祯如此激动:“官家是清楚金匮之盟的内容的。”

“对。”

赵祯不仅清楚,他还在太庙看过呢。

这可是名正言顺的明证。

“杜太后临终前,称盟约为兄终弟及,她担忧幼主亡国。”

“是。”

宋煊伸出手指道:

“第一,杜太后去世时,太祖年仅三十四岁,长子德昭十一岁,次子德芳已经出生,太祖皇帝暴亡时,并无幼主危局。”

“嗯,是。”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