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许多人都清楚自己不可能在高位上站一辈子,风光一辈子,所以手下留情那也是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不是有大娘娘口谕吗?”

赵祯觉得此事若是能帮助林夫人也行,虽然她这个人办事不地道,但毕竟她儿子也是无辜的。

“六哥儿,有大娘娘口谕,我就一定要去做吗?”

宋煊睁开眼睛,瞧着赵祯:

“口谕这种事,谁知道是真是假?”

“亲耳听到的吩咐,就一定要去办吗?”

“就算是有遗诏在大臣手里,可都不一定能够保命,反倒成了九族的催命符。”

像这种有关皇家的事,晏殊可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过宋煊,千万不要牵扯太深了。

历史上许多权臣都没有好下场的。

赵祯作为儒学的好孩子,可是没少读史。

他立即想起来了,窦婴与田蚡的争斗,以至于被汉武帝接机清除前朝势力,强化本身皇权的意图。

就算窦婴手中是真的汉景帝遗诏,那在刘彻那里也成了假的了。

大宋皇帝没有大汉皇帝那么有政治觉悟。

就算是历代十三四岁的大汉皇帝,那也是纯种的政治生物,你搞不赢他们的。

但有些事,宋煊还是要注意一二。

赵祯总算是明白十二哥为什么不喜欢当尹伊、霍光之类的臣子了,风险太大了。

“十二哥你为什么这么想?”

“因为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未曾胜先想败的后果,这样才能让我头脑不至于太冲动,认为自己天下无敌,谁都不放在眼里。”

“嗯?”赵祯更加不解:“此话何意?”

“孙子兵法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宋煊打了个响指:

“诸如大宋名将曹彬灭南唐的时候,费半年时间在长江上造浮桥,就是先确保退路无虞再进攻。”

赵祯再一次确认十二哥他是真的读过孙子兵法,并且全都记在了心中。

如此兵书在大宋民间是根本就无法流通的,属于禁书的一种。

全都被朝廷给收上来了。

唯有太宗皇帝的图才能赏赐给下面的臣子,让他们去学习揣摩平戎万全图。

此图需要十四万人马才能铺开,宽度就有十七里。

规模浩大,气势非凡。

此图设定,就是如果契丹人敢于直接向平戎万全阵发起攻击,定然能让其有去无回!

赵光义丝毫不考虑燕云十六州有那么合适的地界方便他开展此阵,也不思考契丹人为什么傻乎乎的冲阵,就不能绕过去吗?

契丹人的铁骑机动性可是比大宋强的很。

若是冲击侧翼,或者后部迂回,宋军必定全阵大乱,完全陷入混乱当中。

“十二哥,你要不要看太宗皇帝亲自制图的平戎万全阵,方便你将来领兵能用得上?”

“别了吧。”

宋煊连连摆手道:

“臣已经有了太宗皇帝的圣遗物铠甲护身,这大阵图就不必看了。”

“我将来也没什么机会率领十几万大军,官家还是留给其余将军去观摩学习吧。”

宋煊知道赵光义不擅长军事,但他一定懂人心。

如此闭门造车精心炮制的纸上谈兵阵图,授予千里之外的将帅,赵光义不知道后果吗?

他知道的!

但这就是帝王心术。

因为赵光义懂得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外面的大辽短时间内无法覆灭大宋。

可是赵光义不能像他大哥一样能打胜仗,就必须要防范着大宋成为“后宋”。

大唐的荣光在前,但是后面的烂摊子需要大宋来填补。

对于士卒的防范,那是有过之而不及。

赵祯完全能看得出来宋煊脸上的嫌弃之意。

他不懂军事。

但是懂宋煊啊。

要是好东西,十二哥怎么可能对这种先帝遗物不感兴趣呢?

“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重任,难道十二哥不想担了吗?”

“若是覆灭西夏这种灭国战事,我可以挑大梁,可一旦跟辽国开战,就不是我说了算的。”

宋煊耸耸肩笑呵呵的道:

“因为目前而言辽国还是很讲信用的,他们收了钱是真的办事。”

至于后面的敲诈增币的事还没有发生,宋煊也没法拿出来说。

“辽国还能控制住手下部落不来南下打草谷,若是真的发生战事,还是官家亲征为好。”

“就算官家不亲临前线,可是坐镇澶州那也是对前方士卒极大的鼓舞,同样避免了像澶渊之盟的尴尬场景。”

“若是功成,那也是官家的功劳,而不是有贪天之功的大将出现,对于君臣都是极好的结果。”

赵祯承认大辽是讲信用的。

人家大辽自认为是王朝正统,继承了大唐。

甚至在北宋与金约定灭辽的时候,辽国使者还在童贯面前大叫着,宋辽两国百年誓好,你骗得了人,欺骗不了苍天!

然后战事发生后,辽国就在北宋士卒面前彻底找回了自信。

因为其余朝代就算与外族讲和给钱了,也会时不时的出现有人南下打草谷的操作。

匈奴人就算大汉和亲给赏赐,他们照样没有信用。

唐朝的时候也和亲给赏赐,这群游牧民族也不讲信用。

再加上大宋给契丹人那点钱,就当是打发叫子一样的。

甚至这些钱都出不了宋境,就被使者掉购买一大批奢侈品,供应上层契丹人享乐。

因为双方一旦打起仗来,别说一年三十万,就算是三百万贯那也只够发部分士卒工资的。

宋夏之战,除了国库掏钱,赵祯也掏钱补贴。

王尧臣核算过一年的军费就支出二千万贯左右,还不算其他突发事件。

但是大宋并没有因为这点岁币钱就获得太多的好处。

因为它需要费更大一笔钱,养着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士卒,用来防范辽国。

宋朝的冗兵和积弱是并存的。

最终两国一起快乐的腐化下来,被金给打的各自残缺了,没过几年金朝也腐化了,被蒙古人给打了。

辽金夏都在宋朝之前灭亡。

蒙古人进了中原,也没有从腐化的圈子里爬出来。

蒙古上层贵族也腐化的极快,战斗力下降的厉害。

要不是北方的汉世侯们过于努力,南宋还能继续坚挺着。

宋煊在枢密院的时候看过以前军事上的各种账簿,他就觉得大宋这种先天残缺的垃圾军制。

当真是既浪费钱又是浪费人。

宋煊作为宋臣算了一笔军事账,真觉得三十万的岁币还挺划算的。

不改军制。

打仗?

打个屁的仗。

赵祯咳嗽了一声:

“十二哥,我亲征?”

“当然了,到时候太子坐镇开封府,你亲征有何不可?”

“如今距离五代十国已经很久远了,士卒吃人喝血的事情几乎要被磨灭了。”

宋煊也不敢打保证,五代十国残余的风气真的磨灭了。

因为南方还有吃人的事件发生,并不是所有蛮人都臣服大宋呢。

赵祯对于这件事是极为看重的。

他也梦想着能够在自己执政的时候,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祖上的遗志。

“可是我现在还没有生孩子。”

“六哥儿,你就在玉清宫养身体,不要轻易回皇宫去。”

宋煊咳嗽了一声:“我觉得皇宫不是个能养活婴幼儿的地方。”

“为何?”

“你自己数数先帝的孩子有几个活到成年的?”

宋煊也是一脸凝重的道:

“反倒在宫外的赵氏宗室,多子多福的,六哥儿还是要多想想缘由。”

赵祯一下子就面露惊恐之色。

太宗皇帝的九个儿子,只有三个活到成年并且留下了后代。

真宗皇帝有六个儿子,前五个都早夭了,连带着两个女儿,如今还仅存一人重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

赵祯站起身来,来回走动。

因为他爹本来也是一个闲散王爷,大哥疯了,二哥暴毙,才落到他的头上。

至于父皇的几个兄弟,寿数也都不长。

甚至都不如太祖皇帝的后代繁衍的多。

“难不成皇宫当真不适合我等居住?”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