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48章 我明明是保守派怎幺被打成激进派了?

晏殊其实没有跟宋煊实话实说。

当年在真宗皇帝病重前,确实给他交代了一些事,晏殊也打算要做的。

可是为了避嫌他请求夜宿学士院,明日一早再去宣布。

毕竟大晚上打开宫门,还是让人遐想连篇的,真宗皇帝也同意了。

结果第二天往宫外发的内容,没过晏殊的手,而且与昨日真宗所说大相迳庭。

晏殊感到十分惊骇。

这幺多年过去了,他都不敢同外人提一个字。

至于真宗交代的那些事,晏殊更是不会去做了。

因为晏殊知道真宗皇帝身边有坏人,可以随意更改皇帝的旨意,关键他还没有任何证据。

就算他捅出来了,又有几人能相信?

反倒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他们又聊了一会,晏殊与宋煊一同下值。

晏殊好不容易回家来,自是要与家人多亲近一二。

朝堂当中吵架就吵架,晏殊安心陪伴家人,一丁点都不在意朝堂争执。

相比于契丹的使者还在路途当中,归义军、甘州回鹘、龟兹国、于阗(喀喇汗国)纷纷都到了宋朝朝贡。

如今归义军经过内乱,实力已经不堪一击了。

沙洲的回鹘得到迅速发展,取代了归义军的极大部分地盘,使得归义军成为其附庸。

而且此时的归义军只是个符号,早就不是张家的了,而是被曹家取代,被契丹人封为敦煌王。

因为当时宋煊为曹利用分析的一些缘由,大宋朝堂在西北用士卒做出声援甘州回鹘的举动,使其重新闯入了西域这条赛道。

归义军注意到了,自是希望能够得到大宋的庇护,更好的维持其统治。

甘州回鹘被西夏、契丹两方轮流攻打,幸亏有大宋帮助,才获得喘息之地。

至于龟兹那也是老反叛之主了。

当年被班超击破废立国王,另立新君。

在唐朝也总是入侵安西四镇,被吊打后,逐渐衰落,人种渐渐被回鹘所取代。

如今龟兹实力越发孱弱,来宋朝朝贡的次数极多,希望能够获取大宋的庇护。

龟兹是世界四大文明唯一的交汇处,而且还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许多势力都想要占住这里。

至于于阗则是四方势力最为强悍的一个。

只不过在大宋称呼它为于阗,它不挑你大宋的理。

但是放在西北之地,其余势力敢这样称呼它为于阗,就等着挨喀喇汗王朝的揍吧。

于阗这个国家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灭了,和田地区全都被喀喇汗王朝所辖。

灭掉于阗后,它一直在攻打同族兄弟高昌回鹘,都没停过,积极向外扩张。

虽然高昌回鹘数次败于喀喇汗王朝,但是它的国家实力也不弱,同辽国也保持了极好的关系。

喀喇汗王朝(于阗)派遣使者来同宋朝进行友好沟通。

希望能够帮忙己方牵制契丹人,他们好放心同高昌回鹘作战,扩张势力。

耶律庶成对于班荆馆又来了别国使者,根本就不在意。

他在大辽的时候,来朝贡的使者比来大宋的小国使者还要多。

毕竞大辽是南征北战的,真的在军事实力上打出来的。

在西北乱,战那地域上,能打就是老大。

只不过因为一次蝴蝶效应,让西北等各方势力,认为大宋有重返西域的动作,纷纷前来试探。

但是耶律庶成对于宋煊他二哥宋康的到来十分感兴趣。

因为他要学契丹的语言。

这让他大为不解。

在耶律庶成看来,宋十二他连中三元,他的哥哥必然也在科举场上有所成就的。

为什幺却要当一个译者,明显没什幺前途的。

宋康自是张口就来,说他自幼不喜读书。

将来要跟着他弟弟出使契丹,充当翻译,免得被人所哄骗。

或者传达的意思不到位,引起误会。

耶律庶成觉得宋康的说辞是正常的诉求,但也过于担忧了。

如今契丹贵族们大多都是会说汉话的,只是识汉字的人不多。

只有底层的契丹人才不会说汉话。

要知道,契丹对于汉文化还是能积极接受的。

要不然连汉话都不会说,他们怎幺能自诩为大唐的继任者?

不过冲着宋煊的名头,耶律庶成还是很愿意当宋康的夫子,教授他契丹人说的话。

毕竟这种事,待到回了契丹,那也是耶律庶成能说出去涨脸面的一件事情啊。

宋人连中三元的含金量。

在大辽那也是十分有市场的。

更不用说宋煊的一些诗词,早早就被人传播到了契丹人那里。

虽然他们对本土科举取士看不上,但是对宋人的科举取士以及诗词歌赋十分的追捧。

毕竟「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也是十分适用于契丹的。

在面子以及要出人头地的思想下,耶律庶成可是尽心尽力的教,宋康那也是真用心思学习。

但是有些困难,耶律庶成颇为无奈,宋康他最先学会的契丹语,还是一些脏话。

相比于在老家乡下的骂人,宋康觉得契丹人骂人的话,一丁点都没什幺太大的攻击性了。

这能叫骂人吗?

宋康不理解,但是也先记住。

万一以后自己骂他们,他们听不懂怎幺办?

待到宋康学的头昏脑胀回来之后,吃饭与宋煊说了一下他们说话鸡里拐弯的,骂人都不会骂。

宋煊哈哈笑了几声。

他们语言确实是有些匮乏,许多字都要表达好几个意思,哪有汉语这幺博大精深啊。

「不过骂人也简单容易学。」

宋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等他学会了契丹语,必然要把大宋的脏话传播开来,免得契丹人连骂人都不会骂。

那在赌博的时候,嘴上不会骂两句,那可是少了许多乐趣。

「三弟,我又瞧见了不少异族,听说都是从西北来的。」

「难不成西北又要乱成一锅粥了?」

宋煊现在可没空关注西北,只想等着去辽国看热闹,属实是鞭长莫及了。

「西夏党项人来了吗?」

「不知道。」

宋康也没多问,只是觉得头型跟中原不一样的有好几个,而且还有戴着帽子的和尚。

他们跟中原的和尚也不大一样。

在西北宗教那也是竞争激烈,各方势力下都有佛教徒用来稳定人心,维护内部统治。

但是随着外来的某一方发起圣战,龟兹被覆灭后,回会儿对被佛教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

所有庙宇被拆毁,佛像被捣毁,文献被焚烧,佛教教徒被屠杀。

自此之后,这里全都改信了某一宗教。

「那没事了,二哥好好跟耶律庶成学习就成,他可是过目不忘,本事大的很。」

「哦?」

宋康有些惊讶。

他本以为张方平那种人是万里挑一的,未曾想还有人也会这等本事。

如此多的使者来朝贡,紧接着也从南方传来一则消息。

那便是受大宋册封的南平王(越南李朝)入侵大宋边境,掠夺边民。

在朝堂内部争吵的时候,刘娥以赵祯的名义下达命令,让广西路转运使向李公蕴追讨被掳走的大宋边民。

要不然就要发兵了。

其实还是消息传播的过于缓慢。

李朝太祖南平王李公蕴已经死了。

它对于地方管控非常薄弱。

再加上三王叛乱图谋不轨,想要篡位等内部斗争。

三王叛乱才被他儿子李佛玛平定,拿着脑袋当祭品,于先帝灵前继位。

如今李佛玛正在忙着剿灭叛乱,梳理朝政,没空理会宋朝的要求。

外面有小小的边患,而内部也吵个不停。

于是范仲淹出手了。

秘阁校理范仲淹认为一国之尊的皇帝,公然当着文武官员的面向太后行君臣叩拜大礼实在不妥,于是上奏称:

「天子有侍奉双亲之道,没有作为臣子的礼节;」

「有南面之位,没有向北礼拜的仪制。」

「如果在皇宫大内侍奉至亲,可以行家人礼。」

「如今却与文武百官一同北向行礼,亏君体,损主上威严,不可以作为后世的表率。」

这件奏疏都没有到赵祯手上,而是去了刘娥手上。

刘娥本就敌视范仲淹。

当年上轰动朝野的万言书的时候,刘娥就看范仲淹不顺眼。

现在他又在上眼药,更是让刘娥不爽。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