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臣已让县令将那些传谣的孩童收容起来了。”

这年头,哪个地方没有一群靠乞讨为生,半死不活的大小乞儿?

别有用心之人只消一顿饭,就能让这些人把谣言传唱开来。

先前“帝已崩”的谣言之所以能大肆传播,大抵也是这些人在街头巷尾不断传唱所致。

谣言越短促,越贴合情景,越朗朗上口,传唱度就越高。

如今这“洛水枯,圣人出”六字,简直就是集大成者。

听两遍你就要被洗脑,而且觉得真有那么些道理。

为何?

第一个,自然是大魏吃了败仗,刘禅赢了大魏一场。

第二个,则是洛水都快断流了,可北邙山以北的大河,水位却没有非常明显的下降!

这显然是在告诉所有人,影响了整个关东的旱情,对已经被刘禅占据的关中没什么影响!

事实上,除了“洛水枯,圣人出”这六字谶语外,

华歆、辛毗、刘晔自陈留至洛阳这一路四百余里,还听到了另一种说法。

——天厌魏德。

但眼下这关节,却是没人敢在这位大魏天子面前说了。

沉默许久后,曹叡无奈地叹了一气,道:

“还有一事,朕封锁了消息,三位应还不知晓,如今正需要三位替朕排忧解难。”

三人神色一凛。

他们离开洛阳才二十日,一回来就听到了这些谣言,本就有些焦头烂额了,难道还有更值得这位陛下“忧难”之事?

曹叡叹道:“右将军张郃,也败军丧首了。”

“什么?!”华歆登时大骇,须发皆张。

辛毗与刘晔莫不如是。

一时间,老成持重、半截入土的三人面面相觑,皆不敢置信。

刘晔颤着唇齿,怔怔道:“张郃良将,国家所依,今蜀寇未平,奈何败军身死?”

辛毗却从天子神色中看出了些不对劲,问道:“陛下,敢问…右将军怎么死的?”

曹叡便把张郃如何设下奇计,如何孤军深入,又如何遭致大败之事向几人道来。

三人听罢,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天子没有对张郃盖棺定论,那么张郃败亡是为了国家拼死一战,还是愚蠢糊涂,不是他们说了算的。

刚刚还说张郃是国家良将的刘晔,此刻更恨自己那么急做甚,已经败军身死了,还良将什么良将。

但显然,不论是曹叡还是这三位国家重臣,对于该如何给张郃盖棺定论都很是犹疑。

按情感说,在场几人包括曹叡在内,对于张郃败亡是愤怒的。

既失了陇右,又失了几万军民,还把诸葛亮大军从陇右放到了关中。

这简直就是拿大魏国运当儿戏。

但人家确实为国死命了,还不是夏侯渊这种宗亲,可以骂一句“白地将军”以安抚将士之心,告诉他们不是蜀寇太厉害,而是夏侯渊太菜。

也不用担心这“白地将军”的盖棺定论会寒了将士之心。

因为诸曹夏侯都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以夏侯渊一辈子名誉去换个国家大局罢了。

可如今,曹真败亡了,张郃也败亡了,两个国家名将,竟在短短时间内全部败于蜀寇之手。

如何才能安抚将士之心?

归咎于曹真?归咎于张郃?

还是说,告诉将士,他们两个都是白地将军?

那对这两位“白地将军”委以重任的大魏朝廷算什么?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