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弃交保荆,弃西保东
岁首之时,孙权刚刚建坛登基后没几日,已接受孙吴招抚三载有余的武陵五溪夷,因早早得知孙权將称帝的消息,遣使来贺。
孙权认为,五溪夷已归心於吴,最后遣张弥、许晏二將,持节奉礼至武陵源,拜夷王沙烈为大吴苗王,授沙烈以苗王之印。
这是孙权建国称帝后赐下的第一枚藩王之印。
席间,张昭力諫,说什么臣素闻夷人有恩必报,有债必偿,五溪夷与大吴血债未偿,必不善罢甘休。
说什么此番遣使称贺,非其本志,乃別有所图,欲刺探大吴国情,献报於汉而已。
最后讽諫:倘若张弥、许晏二使为夷人所杀,岂非取笑於天下?
孙权大为不悦,与张昭说了一大堆道理,与张昭意相反覆,最后更是大骂张昭:
『当年若听张公之言,朕已摇尾乞食於魏矣!』
『吴臣进宫拜朕,出宫拜你,朕对你也算敬到极点!你却屡屡当眾折朕之面!你视朕为何许人也?!』
二人之爭,吴会尽惊。
张昭在孙策死日,亲扶幼主上马巡军,而如此託孤重臣,却是就此掛印弃官,声称再不过问国事,直接回江东著书立说去了。
由於孙权与张昭这师徒、君臣间的骂战有些过火,消息不脛而走,很快传遍荆扬二州成为笑谈。
张弥、许晏二使,於是擎著大吴天子符节,拿著大吴苗王之印,往武陵源封沙烈为王。
可事实当真如此?
呃…一开始確实是这么回事。
至少孙权与张昭的骂战是真的,张昭掛印辞官而走也是一点没有作假,更没有与孙权有任何私下密谋,甚至一开始孙权要封沙烈为大吴苗王之事也是真得不能再真。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潘濬突然察觉到江南大山中有汉军悄悄向巫县行进,於是向孙权传来急报。
紧接著又没几日,潘濬竟被汉军打得弃军而走。
孙权將消息压下,又遣密使去寻张弥、许晏二使队伍,目的自然不是提醒二使万事小心,而是往队伍里安插了几名死士。
所谓蛮人、賨人、夷人、越人,本质上都大差不差,孙权在吴地与山越打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真的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內就让武溪夷归心臣服?
之所以要向沙烈赐下苗王之印,不过是他与陆逊所定之策,欲以此迷惑五溪夷,准备春耕开始便对五溪夷突然动兵,防止將来汉吴交锋时,这些五溪夷又出来噁心人。
只是如此谋划,惟有他与陆逊君臣二人知晓,赌的就是世人不信他孙权会以『王印』来打自己的脸,毕竟自己封的王结果自己又去討伐,岂不为天下非议?
孙权不在乎。
倘若没有潘濬那里的变数,那张弥、许晏二使的使命,確实是去给沙烈封王。
而变数已出,孙权却是要快刀斩乱麻了。
只要能在见面时杀了沙烈,那么刚刚被沙烈团结起来的五溪夷必將再次陷入內乱。
到时候,这群人自顾尚且不暇,也就不可能再顾得上吴蜀二国。
对於不服王化的夷狄,擒贼擒王、刺杀敌首,一直都是汉人最常用的策略。
歷史线上,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使勇士韩龙刺軻比能於漠北,軻比能一死,鲜卑各部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边陲遂安。
那张弥、许晏二使本就不是什么人物,也知此次使命危险,却也毅然接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