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天子修德不修行
二月二的时候,曹叡作为大魏天子,亲耕于籍田。
这是他登基的第三年,同样也是他第三次亲耕。
尽管天子只是『扶犁三推』,并不需要真的耕田。
但国之大事,在祀于戎。
天子亲耕这一行为本是乃是国家祭祀的一种,旨在示范天下,重农固本,沟通天人,乞求丰稔。
再则,便是至高无上的天子都不忘稼穑之艰难,亲自劳作,天下官吏百姓又安敢不尽心力耕于垄亩?
只是,曹叡登基以来这三年,与上天的沟通似乎并不怎么顺畅,去年大旱自不必再提。
如今已近三月,本该是万物生长的大好时节,田间却仍少见绿意,禾苗低矮稀疏,毫无生气可言。
曹叡车驾缓缓行驶在官道上,掀开车帘,目视田地间荒凉景象,
“停车。”他忽然下令。
待得车驾停稳,曹叡径直下车,走向路旁田地,随行的刘晔、辛毗、蒋济等重臣徐徐跟上。
曹叡立于田埂之上,只见数十面黄肌瘦的农夫农妇,正在田埂、坡地上用锄头和小棍翻刨土地,却不是他最拿手的推犁耕地之事。
“这是做什么?”他神色略有疲惫地发问。
昨日将那杨阜下狱以后,他辗转反侧一夜不能入睡,杨阜那几句诅咒犹在耳边。
『陛下今堵塞言路,为一己私情而罔顾大魏国本,上干天和,下失民心。』
『去岁洛水断流,关中大旱,其应犹在眼前!』
『今若再行此不德之事,恐天降灾殃更甚于前!』
于是他晨起之后简单用了饭,便带着众臣往新野方向去,想看看去年关东大旱对百姓有何影响,想看看自己德与不德。
刘晔、蒋济、辛毗等人不食人间烟火,更不耕作,对于天子的发问显然不知该如何回答,便只能看着田地里的农夫农妇干瞪眼。
大司农袁霸见状连忙上前,躬身解释:
“陛下,久旱必有蝗,大旱起蝗灾,此乃民间愚夫愚妇所谓掘蝗子治蝗之法,但…却是不能治蝗的。”
“既不能治,奈何为之?”曹叡一时皱眉,顿觉有些莫名其妙。
率虎贲宿卫往一老农行去,那老农见一群贵人行来,本欲逃走,最后又觉不妥,只能作罢。
曹叡行至老农身侧,默默看着。
那老农从土里用力刨出一大捧土块,黢黑枯槁的老手将之掰开,土块孔隙处,便露出一条条细长如稻穗的淡黄之物。
“此是何物?”曹叡问。
“贵人问我?”老农有些惊慌。
曹叡却皱眉掩鼻,后退了几步。
那老农倒也不恼,只信手揪出一条虫卵,咧嘴笑言:“贵人请看,这东西便是蝗子了。”
见那贵人皱眉,老农又道:
“贵人有所不知,蝗虫生卵埋在地下两三寸深处。
“只这一个卵块,便能孵化数十上百头蝗虫,不将它处理了,入夏后全部孵化,则蝗虫蔽天而至,数百里间寸草不生。”
曹叡皱眉,有些不解,看向身后的大司农袁霸:
“大司农适才不是说,此法不能治蝗?”
那老农自然不识天子,更听不懂所谓大司农,但赫然听到『此法不能治蝗』几个字眼。
便怯生生地插嘴答道:
“贵人…贵人明鉴,正如鸡是鸡子孵化而出,鱼是鱼子孵化而出,蝗虫自然便是蝗子孵出来的了。
“这掘蝗子的法子,之所以不能治蝗虫,不能彻底消灭蝗灾,便是因为不能每一块地都挖遍啊。
“倘若天子能降旨下令,让天下所有百姓都来挖掘蝗虫卵,那么今年的蝗灾就能好一些了。”
曹叡眉头紧锁不止,大司农袁霸则面露些许厌嫌之色。
那老农似是不察,继续跟这几位贵人絮叨着由祖辈传给他,他又传给儿孙的经验:
“但…只是掘蝗虫卵,却也不能完全杜绝。
“还需在蝗虫大起之时,募集百姓一到夜里就往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再用渔网将它们扑住。
“同时…在田边掘个大坑,边打边烧。
“这是父祖传给我们的经验,所以每逢旱灾蝗灾,我们新乡这一带活下来的人都是最多的,遭受的灾害都是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