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一定会接受的。
“两天以后,朝廷使节抵达邺城的时候,蔡邕可以随我一起听天子诏令。”
郭鹏留下了这句话,离开了。蔡邕看着郭鹏离开的背影,恍惚间,好像已经看不到那时的影子了。
子凤,真的没变吗?
蔡邕一个人呆呆的站在院子里,思考着这样的问题。
和蔡邕的纠结比起来,郑玄就聪明多了,郭鹏邀请郑玄参加两天以后的迎接天子使臣的活动,郑玄欣然应允。
比起更加理想化的蔡邕,从底层小吏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郑玄无疑要聪明许多。
他从来不会对郭鹏的决策指手画脚,不评论,不议论,只是老老实实的著书立说,然后在学宫内讲学,其他的,他一概不怎么参与。
这样的老学究,郭鹏很喜欢。
其他人其实也不用怎么说,不过荀彧那边似乎还有些问题。
但是郭鹏知道,荀彧一个人掀不起什么浪,他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
因为整个颍川士人群体的意志已经基本上整合了,他们基本上都支持自己。
作为证据,则是荀攸从荆州归来,准备前来投靠自己。
荀家要全面投靠了。
不止如此,之前,辛评还向郭鹏推荐了陈纪的儿子陈群,说陈群有乃父之风,年纪不大,但是为人沉稳,有实干之风,很是建议郭鹏了解一下陈群,看看陈群可不可用。
这帮人之间互相推荐,都推荐到郭鹏眼前来了,意思再明显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