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某人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必将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这样做的初衷并不伟大,只是为了让郭某人自己不要随时随地产生自己正在吔屎的感觉,不过无所谓,结果好就好。
虽然因为技术和运输的关系,各地粪肥产量不一,所以很多地方的粪肥数量常常不够,但是这个政策依然得到了屯田民们的广泛拥护。发展到如今,各地基层长官都意识到了粪肥对粮食产量的重大影响,所以为了争夺更多的粪肥份额以争取政绩,各村、乡长官都会经常性的掐架,为自己的辖区争取更多的粪肥配额。
大多数时候是吵架,可有些时候吵架上头了直接扭打在一起也是存在的现象。
而这也是县令的一大难题。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要是明显偏袒谁,就会被群起而攻之,而且说到底,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县令本人的政绩来源,帮谁不帮谁其实没什么讨论价值,关键在于总量。
这是县令们无解的难题,每到春耕的时候,他们都会为此发愁,有些县令胆子小或者怕麻烦,甚至会装病,以避免无休止的骚扰。
可装病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有些时候,粪肥的分配问题甚至是郡守的一大难题——因为越来越多的县令更关注总量,所以涉及到粪肥的分配问题,也会亲自下场。
一听说隔壁县粪肥产量比较高,他们就会出动去隔壁县要求均贫富,且态度蛮横,就差动手抢,可哪个县令会嫌自己辖区内的肥料太多呢?
事实证明,士族和豪强家族出身的更加有文化水准的官员争抢起粪肥来,并不比那些没什么文化水平的村长乡长要文雅。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