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鹏的要求是这样,但是竹简的消耗真的很大,帛的价格又太昂贵,纸的产量又很低,对于财政的压力的确很大。
这是事实,每个季度的财政报表报上来之后,关于书写载体支出的方面都是一笔天文数字,也难怪王粲和田丰总是要过来和郭鹏诉苦。
到如今,首阳山讲武堂的办理和五百人的教学规模让工部和财政部终于忍不住将此事再一次提出了。
王粲和田丰联名上表,向郭鹏请求减少竹简的使用,降低使用书写工具的频率,让大家多少喘口气,地方馆需要喘口气,中央也需要喘口气。那实在是太钱了,财政快吃不消了。
嗯,看来是差不多了。
郭某人于是意识到,时机到了。
是时候开始让纸取代竹简了。
这可不是我强行要求的,是你们主动求着我的。
不怪我。
其实当年郭鹏前往洛阳求学的时代,就已经发现当时的洛阳有钱人家非常盛行使用一种青州产的纸。
这种纸较之当年蔡伦的纸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进,当然一样不怎么好用。
当年郭鹏也使用过,写字也好,画画水墨山水画也一样,使用体验并不太好,吸墨能力比较差,而且还特别贵。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州来的纸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
质地越发的好,当然,价格也越发的贵,能使用的人依然是上层士人和有钱的土豪。
再到后来,黄巾之乱前后,一种名为左伯纸的纸在洛阳莫名的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