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一步在大家看来走的不可谓不壮烈,一个元从级别的老臣自我牺牲,换来部下的平安,何其难得。

然后皇帝驳回了枣祗的乞骸骨陈情表,让他继续做他的民政部尚书。哦,这也正常,为表尊重,表示你对朝廷十分重要,一般都是三辞三让。

当年郭鹏篡位的时候也是这流程,大家走个过场,给彼此一个面子,日后好相见。

枣祗大概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很快上了第二封乞骸骨陈情表。

皇帝再次驳回,让枣祗继续做他的民政部尚书。

然后枣祗上了第三表,再次乞骸骨。

皇帝再次驳回,说自己离不开枣祗,让他继续做民政部尚书。

好了,三辞三让的流程走完了,下一步,就是枣祗上第四表,皇帝顺水推舟的答应,给枣祗一点荣耀,让他荣耀归乡,完成自己的使命。

元从老臣枣祗,就此告别官场,告别政治,回归家乡安度晚年,江湖上再也不会有他的传说。

于是枣祗上了第四封,情真意切的乞骸骨陈情表。

正当大家以为这场廉政风暴会很快结束的时候,皇帝出乎意料的再次驳回了枣祗的陈情表,继续让他做民政部尚书。

欸?

这好像不对?

不是说好三辞三让就结束的吗?

给面子也不用给第四次吧?

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啊?

整个洛阳官场都觉得这很奇怪。

枣祗当然也懵了,民政部也懵了。

诸葛瑾研究这件事情研究了一天一夜也没想明白这是什么原因。

“按照惯例,三次挽留之后便是顺水推舟答应,天子为何要驳斥部堂的第四次乞骸骨?”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