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事情不单单是商业行动,也是国策,所以大唐驻军有义务帮忙,当然也有义务享受报酬,比如味仙居提供的报酬就是拿赚取的西突厥牧民们的牛羊马作为将士们的口粮,取之于突厥,用之于大唐,拿突厥的粮食为大唐养兵,而大唐将士们原本的口粮就可以储存起来冬天食用,因为草原上的冬天非常寒冷,一般而言很少有牧民会来交易,不过这个时候大唐的商队就可以推广大唐使用的取暖物件,比如煤之类的,相信也可以赚上一笔。
到时候苏宁还打算在西突厥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实用西突厥的财富出钱出物购买西突厥的水草丰美的放牧地,从根子上让西突厥失去生存下去的可能性,然后再一步步地掏空西突厥的财富,掏空西突厥的一切,使之再也没有力量对大唐造成威胁,乃至于成为大唐的雇佣军,大唐指哪打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一直到全部死光为止……想想还有些小激动……
当然。事情不会这样顺利的发展下去,就算会这样发展下去,也需要一些手段来操作,没有那么简单粗暴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可这至少是一个用经济战争控制国家的先例,操作的好了,其他的国家也可以这样来,只不过需要军队的保驾护航,以免商队受到损失,各大国公和国侯们的私人商队都已经得到了李二陛下的审批。获准进入西突厥从商。同时得到大唐军队的庇护。也要为大唐军队提供粮饷……
说白了,就是拿突厥的钱和粮食,去为大唐养兵,表面上是大唐自己养兵。实际上还是西突厥出了钱出了粮食,这就是苏宁让阿史那泥孰签订《王庭条约》的意义所在,只要他签了,他就要遵守其中的条约,比如那条最终解释权归大唐所有,那才是整个条约的核心所在,有了它,不怕西突厥赖账,就算你赖。咱们也好收拾你们,大唐的三千驻军可不是吃素的。
纵横家实习生们上午出去的,一直到晚上敲响净街鼓的时候,最后一个才回来,回来的时候呢。基本上都是一脸无言去见江东父老的表情,很失落,很想死,认为他们玷污了纵横家的学问,白白学习了千古奇书《鬼谷子》,却没有掌握其中的精髓,连一个商人都无法说服,更别提以后去说服王公贵族了。
当然这是在苏宁意料之内的,出乎于苏宁意料之外的,有十五个人,其中最让苏宁在意的一个人,他一人说服了五家商铺加入大唐远征西突厥商队的队伍,而其他的十四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说服了两家店铺,其他十三个人一人说服了一家,最终的结果竟然就是二十家民间商铺愿意加入大唐远征西突厥商队,去遥远的西突厥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