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站出来说道:“苏侯所言不妥,大唐每年战事不休,小战之年伤亡数千,遇着大战之年伤亡那更是高达数万,若是大唐一一出钱赡养负责之,那么大唐之国库可能负担?大唐从北方商贸获取大量钱财,但是面对数万人之赡养事宜,朝廷根本是有心无力。
之前奉陛下指令,朝廷已经开始将灾害预警付诸实施,这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后对于生育政策的鼓励与奖励也已经讨论完毕,正在组建当中,专门负责的部门提出的财务和人力相当之巨,加上劳动改造政策朝廷需要支出的粮食费用和军事大学等等改革措施,财政已然不堪重负,更有其余各项支出,完全无法承受!
朝廷近年来改革措施甚多,虽然都是利国利民之举,但是损耗甚大,回报遥遥无期。而财政收入方面,唯有与北方通商有大量收入可堪一用,之前诸项改革措施皆是以这部分银钱作为支出基础,若要强行增加这样的开销。大唐国库恐怕就要空了。”
房玄龄是内政的首脑人物。六部之首,对于这些问题了解的非常透彻。大唐每年财政收入几何,粮食收入几何,他心中都有一本账,他所说的也的确是实话。这个事情要是成了,那真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笔天文数字,战死者还好,因战致残者更为耗钱,还需要相当的人力与物力,这些钱和人,从哪里来?
改善这些军人的待遇很重要。但是大唐的财政问题更重要,一旦打起仗来,还是钱如流水,打仗打的就是钱。如今大唐没有大的战事,勉强要是运行的话也不是难事,但是若是一旦发生大的战事,估计就会立刻导致金融危机,财政崩溃,社会秩序也会因此而乱掉。
可是无论是谁也说不出“就这样吧,反正历朝历代都是这么来的也没见闹出什么大乱子”这样的话,一旦说出来,那可真是禽兽不如了,但是问题摆在这儿,没有办法去解决,这却如何是好?精英们处理军务国务都是一把好手,但是一旦到了这种民政上,还真的没几个高手,古代政府治理地方都不是很好。
苏宁却不一样,他很快地发现了解决人力的方法:“陛下,臣以为,此事上,钱财的问题不是很好解决,但是人力,却有迹可循。”
苏宁的话引来一片关注,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个小子的奇思妙想,反正细细观察一下,大唐现在的各项改革措施,设想都是出自这小子,皇帝对他的信任程度很明显超乎常人,所以外面才有少年宰相的称号传出去,这不是空穴来风,无论是劳动改造还是军事大学还是目前的各项改革措施,始作俑者,都是这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