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军方集团也对此次时间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这一次的事件给了军方充分的准备时间,谷州与浑州的军队安排已经妥当,五万军队已经齐装满员,不日就可挥师南下,扫荡吐蕃北方,不过若要攻略整个吐蕃,估计五万军队不是太多,所以希望皇帝陛下可以酌情补充一些军队,让这场吞并战役打得更有底气。
李二陛下思索了一下,同意了军方的条件,大手一挥,此次军事行动允许军方调集十万军队参展,要军方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交上来让皇帝审查一下,然后等待出兵命令,命令一到,立刻出发,不得有丝毫耽误,要以最快的速度把空虚的吐蕃北方给吞并了,然后集中兵力把南方的吐蕃军队主力全部消灭,三方面一起消灭!
这是自消灭东突厥汗国以来第二次十万军队以上的大军团联合作战,因为此次作战的特殊性,李二陛下批准了燃烧罐的使用和工部最新研发之连发唐弩的使用,务必要一举击破吐蕃全部的抵抗势力,一举荡平吐蕃,彻底扫除大唐西进的障碍物,为大唐向更高处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次的军事行动,有敌无我!
同时,有人提出了关于出兵的理由问题,自古以来作战行动都需要名正言顺,否则极易引起周边藩属国的动荡不安,对此,杜如晦提出了一个关键点。
那就是根据当前的形势判断,纵横司密探纷纷认为松赞干布难以同时对抗两方面的进攻,一旦松赞干布落入了颓势,从而被逼无奈请求大唐的帮助的时候,大唐应该如何应对呢?对!这就是大唐出兵的理由!朝臣对此提出了很多的意见,最后统一了思想,认为这就是大唐最好的机会,名正言顺出兵荡平吐蕃的机会。
吐蕃北部和西部都被叛军占领,大唐目前只承认松赞干布的政府,那么除松赞干布政府的占领区与南方区域之外,其他的都是敌占区,大唐作为吐蕃的盟国帮助吐蕃扫平吐蕃叛逆是名正言顺的,在吐蕃正规军在收复失地之前帮助管理也是正常的,顺带着和吐蕃正规军一起消灭叛军也是正常的,而吐蕃政府把好心当作驴肝肺疑神疑鬼偷袭大唐王师造成损失也是很自然的,那么大唐顺势而为自卫反击也是正常的,消灭吐蕃吞并之也就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