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朝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皇帝的头脑清楚,群臣精明能干。利益集团尚未形成稳固,国家尚且不安稳,人人居安思危,都有上进意识和进取意识,如果这不是贞观,如果这不是李世民,那么一切都会不一样,苏宁有时候非常庆幸自己穿越到了贞观朝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朝代,这是一个王朝最清明最上进的时期。
所以大唐成功了,大唐前所未有的以大量的惠民利民政策使得百姓对大唐的统治和李二陛下的统治交口称赞。即使是战争也是如此,过往的战争无论获胜还是战败,只要有损失。承担者肯定是老百姓,谁会喜欢战争,出了人出了力什么都没得到不说,到头来还要被夺去财产,谁会喜欢?
大唐的战争不是如此,打了胜仗,一定会掠夺大量的财富和人口,灭不了那个国家就签订利国利民的条约,获取大量利益。朝廷赋予了,那么有什么天灾*的说免除赋税就免除赋税。还有额外的赏赐和足够的赈灾,因为国家有钱了。不稀罕那一点点税收,朝廷的收入不再仅仅依靠着百姓种地的收入,而是依靠更多方面的收入。
别的不说,仅仅是劳动改造政策,一下子就免除了困扰百姓们千余年的徭役给废除了,大唐依靠着从国外掳掠而来的奴隶去从事那些最低下最卑贱的事情,间接的也将大唐百姓的地位提高了不少,使得不少原先最底层的升斗小民都有了底气,知道自己比谁高贵,比谁优秀。
这些奴隶的大量引入不仅仅使得百姓们脱离了徭役这道沉重的枷锁,更使得百姓们有了些许的尊严意识,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奴隶是什么人,森严的等级意识虽然造就了社会之间的相互距离,但是一个新的完全不属于大唐人的底层出现,却无形间将大唐人这个整体联合的更加紧密,更多的大唐人已经不再愿意从事一些特殊的职业,使得这些职业根本招募不到人去做,但又非做不可,于是只好找奴隶来做,钱买奴隶。
于是,一些被称作贱业,从事之人被视为贱人纳入贱籍的职业就这样从大唐人这三个字的含义中祛除了,尤其是第一批平民读书人的渐渐崭露头角,民间逐步出现了“大唐无贱人”这样的说法,强烈要求大唐官方把贱籍这样的东西从大唐人身上取消掉,去给那些奴隶安插贱籍,大唐人生来就是高贵的,怎么可以被纳入贱籍,从而成为和那些奴隶一样的贱人呢?除了犯了大罪之人,其他人都不可以被称作贱人!
这样的声音越来越高涨,以至于各地的御史们频频上书给李二陛下向其陈述民意,李二陛下高度重视,召集群臣进行商议,群臣们也纷纷认为这些年一些贱业被奴隶占据了主流,很少有大唐人愿意做了,而且都认为这样的事情就该是奴隶去做的,那些俘虏是大唐人共同的奴隶,大唐人怎么可以和他们共处一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