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荣在地方为官多年,手握地方盐铁之利,所以颇有家资,为了不让女儿受苦,为了让女婿知道自己的能耐,便愿意出钱。
有钱好办事,之后卢植托雒阳城内的熟人帮忙,给刘备选了一套不大不小的宅子,距离卢植家很近,韩荣就给买下来了。
当时刘备没觉得有什么不好,韩荣愿意给,他也就心安理得的收下,软饭硬吃,香得很。
但是很显然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和刘备一样,有一个做太守还颇有家资的丈人,一来雒阳城就有城内的房子可以居住。
很多古文学派的普通士子都是住在雒阳城外,和普通居民混住在一起,那都是些老破小,房屋破败,漏风,漏雨,价格还不便宜,往返太学和其他地方的路程很远。
而且那些地方的治安啊卫生啊都是很不好的,官府和官兵的有限力量只会维持城内治安和卫生,雒阳城内倒是安全干净得很,城外平民的居住环境跟他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有些时候心血来潮派人巡视一下,有些时候死了人都是一推二五六,根本不管,只当死掉的人是空气。
所以很多普通士子居住的地方治安很差,盗贼很多,卫生环境也很差,人们习惯当街泼屎泼尿,不仅不卫生,还味道醉人。
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久了,身体不出问题,心理都要出问题。
刘备因为出身问题,更喜欢和家境贫寒的士子交流,并且给他们送温暖。
他经常去这些地方见他们,与他们交谈,但是说老实话,破败的架势他并不陌生,上辈子也见过,但是当街泼屎泼尿搞得整条土路都是黄黄一片无从下脚的模样,他是真没见过。
所以刘备敏锐地抓住了士子们的迫切需求,除了发工资之外,还准备给他们搞福利房、廉租房,帮他们改善居住环境,最大限度从个人生活方面帮助他们,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但是想要实现这些福利制度,需要不少钱。
人活在这世上,什么都可以缺,唯独不能缺钱,否则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就算是皇帝想要办事,也是要很多很多钱的,所以刘宏才那么努力的捞钱。
现在刘备也充分感受到了缺钱之苦。
搞组织,但是没有财政来源,郑玄也不是什么有钱的人,卢植也不是什么大款,刘备自己的财产想要分出来投入到这个组织里明显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