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自己说他十四岁的时候为了老师当街杀人,固然不是什么善类,但也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
没有好斗的火气,想要做好一个将军,还是有些难度的,不过跟随自己以后,夏侯惇就没有做过争抢的事情,做了太守之后,更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事必躬亲,对于办理公务十分上心。
刘备给出的政务要求,夏侯惇不一定是最快的,但一定是完成质量最高的,到最后,州府验收地方政务成果的时候,都有了经验。
元让出品,必属精品。
所以眼下夏侯惇做出这样的选择,在刘备看来也并不奇怪。
若能当一个不动如山的守将、郡守,倒也不错,让他做他擅长的事情,让合适的人处在合适的位置上,对于上位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除了夏侯惇之外,刘备麾下的将领们可就一点都不谦虚了,一个两个争着抢着要和刘备一起去雒阳,都不想留下来带兵,都想跟着刘备去雒阳赚功劳。
最后没办法,为了显示公平,刘备让诸将用抽签的方式,让天意决断,设置一个三分之二的额度,他可以带走最多三分之二的将领,剩下三分之一就要留下来留守。
老家不能不留人。
抽到了就去,抽不到也不要怨天尤人,就怪自己运气不行。
那这个办法确实公平,抽到的抽不到的都无话可说,要怪也只能怪自己,于是大家伙儿都认可这个办法。
于是乎,刘备就带着一群将领搞抽签仪式,抽到了的将领大喜过望,一脸喜色,抽不到的将领则如丧考妣,一脸颓丧。
通过这种方式,刘备选出了要带着一起去雒阳搞事情的将领。
而在幕僚方面,刘备则点名贾诩、荀攸、阮瑀等谋划和公关方面的人才跟着自己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