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重点头,心里有了底。
同一时刻,在皇宫大门之外,将要进入皇宫商议大事的官员们基本上到齐了。
细心的人发现哪怕是微末小官都来了,除了吏员们,但凡是个官,都来了。这在过去是有点不可思议的。
过去,就算是新年大朝会,向皇帝敬献礼物的时候,也不是每个官儿都能来的,而这一次,那些往日里看不到人影的微末小官儿都来了。
经过昨天一天的混乱之后,到现在为止,他们发现有一些人已经永远的消失了,至于消失的理由,他们当然也是知道的。
站错了队,被清洗掉了呗。
有些人怀着一些惋惜,而有些人则有点幸灾乐祸。
比如原先属于今文学派的一群官员,他们就觉得幸灾乐祸。
在河东危机之后,今文学派的势力随着皇甫嵩的死而遭到猛烈打击,损失惨重。
而在此之前,杨赐的死和杨彪的三年守孝对他们的打击就已经很大了,尽管随着黄琬的入局而稍稍有所改观,但是随着黄琬出任豫州牧之后,今文学派在雒阳朝廷的高层彻底失去了主导权。
以至于当下今文学派在雒阳都没有能够代表一整个集体的人物,除非杨彪守孝完成、归来。
眼下,硬是要说有什么能做代表的,那么现任太中大夫的汝南细阳张氏的代表人物张喜和同样担任太中大夫的龙亢桓氏代表人物桓典勉强能算。
他们两人在河东危机前后一度担任过九卿之中的职位,但是随着今文学派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双重失败,他们两人的职位也被袁氏夺取,只能担任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清水职位。
地位不低,但是没啥权力。
所以硬是要说起来,雒阳事变几乎属于是古文学派的内战,起源于袁氏和卢植之间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