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当然是被执行任务的雒阳精兵全部解决掉。
他们和正规军的差距实在是太大,正规军的一轮反击他们都挡不住,大部分被杀,还有一些被抓了活口,然后一顿大记忆恢复术,活口就都交代了。
根据这些活口的线索上报雒阳,刘备得知以后,派遣将领带着精兵赶赴当地,对这些敢于攻击官军的“反贼”发起进攻。
这是最直接的造反,所以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剿灭叛逆,夷灭三族。
为此,北海国、济阴郡两个郡还发生了一些地方上的不满与恐慌,一些家族向南逃跑之类的事情也有发生,似乎是恐惧被雒阳朝廷诛连。
总之这一波的行动还是影响很大的,地方上的长官对此事也是看法不一,但是总体来说,官面上的任务没有一个对雒阳朝廷的行动说三道四。
就算是青州牧刘虞,面对刘备派人去北海国执行任务的事情也没有任何行动,任由雒阳精兵在北海国内办事,他全程不参与,只是正常处理公务,还抽个空带着太史慈等人奔赴东莱郡剿水匪。
他们都知道,这不单单是刘备一个人的愤怒,也是整个古文学派的愤怒,是目前主掌雒阳城内权柄的一群人的怒火。
这群人的怒火一旦爆发,如果不发泄干净,是很不妙的。
今文学派这一手刺杀的棋走的实在是太臭了,直接触犯了整个官场的最高禁忌,所以在刘备发泄怒火的时候,甭管地方官员心里有什么想法,都不敢表露出来。
眼下,他们都在期盼着刘备尽快把怒火发泄完毕,好让他们过几天安生日子。
好在刘备也没有打算这一波把天下搞乱,所以派去的人也是很讲规矩的,并未闹出什么乱子,也就是下手凶狠了一些,对地方上的震慑凶狠了一些。
雒阳精兵奔赴冀州、青州、兖州、豫州、益州等地办事的同时,也是在同步增强雒阳朝廷于地方上的威信和震慑力。
这两样东西从河东危机之后,就逐渐下降,到刘宏去世、雒阳政变之后,雒阳朝廷对地方的威信和震慑力下降到了冰点。
随着刘备征讨袁术、袁绍,雒阳朝廷的威信和震慑力又逐步回升,到刘备解决了冀州、幽州之乱并且完成一次成功的北伐之后,这种震慑力以刘备本人为核心,开始剧烈膨胀。
而这一次,雒阳朝廷整体对今文学派的政治清算则是在某种意义上把这种震慑力给膨胀到了每一个被涉及到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