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究其根本,还是太学的办学思路出了很大的问题,太学没有真正的办学,而是成为了富豪纨绔子弟用来增添履历的过渡场所,没人真的把太学当一回事,只求一个名义而已。

当年,太学生是国家栋梁,朝廷重视,时至今日,太学生还有什么荣耀可言吗?没有了,只有数之不尽的笑话!这样的情况让我深深感到痛心,国家每年拨款给太学,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吗?

长此以往,大汉还怎么选拔优秀人才?了那么多国帑培养出来的竟然是一群只知道怎么用筷子和碗碟吃饭的废物吗?如果这样的话,我宁愿太学不要办理,省下这笔钱去修桥铺路,也算是有所收获!

太学,决不能成为培养废物之所!太学,必须要是培养大汉精英的最高学府!我要让太学成为天下学子向往、仰慕的地方!我要让太学成为天下人每每提起都感到神往的地方!太学!必须重振!”

在刘备的推动下,太学改革计划被提上了日程,得到了朝廷的一致认可。

在太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方面,朝廷把权限交给了刘备来负责,由刘备和即将到任的太学祭酒全权负责,朝廷希望看到成果,不问过程。

于是,从这一日开始,太学生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刘备干脆彻底的将凉州州学内的现成先进经验拿到了太学中,并且制定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严厉考学方案,力求让太学成为大汉第一内卷学府。

只有卷王才能出头,只有内卷才是出路,这样的学府,才是好的学府。

朝廷拨款不是为了让你们学习用碗筷吃饭的,也不是让你们来这里搞社交走关系的,而是让你们努力学习的,不努力学习的人没有资格在太学内待着,刘备要让太学生们大力的卷起来。

只要考不死,就往死里考!

给我学!给我考!给我秉烛夜读!给我寒窗苦读!

红着眼睛的刘某人将内心的某种按耐不住的情绪全都倾泻在了太学生们的头上。

太学生们就此开始了梦魇般的地狱生活,三次课考试不合格就要被清退的规定成为了悬在他们脑门上的利刃,每个人都无法不去重视即将到来的太学新规。

因为很多人本身就是学古文经典出身的,对古文经典多少有些了解,所以他们认为考试还是能混过去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