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可以辟召属官,还可以直接向天子推荐官员,三公也可以辟召属官,也可以直接向天子推荐官员。
在东汉的人事格局中,背靠天子的尚书台选部与四个公府分庭抗礼,中央和地方也是突出一个分庭抗礼。
人事权力尚且不能统一,皇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就很难说了,一个没有全面人事权力的皇帝能对帝国产生多大的威慑力,就真的很不确定。
所以东汉帝国如今的政治格局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刘秀的改革拿走了三公表面上的政治权力,从而形成了尚书台的行政权力集中,但是却没有拿走三公的人事权力,以至于越发展到后面,三公就越能通过人事权力反过来影响政治格局。
于是在政治领域上,尚书台选部和三公之间的关系就相当微妙了。
而现在,一个异军突起的大将军刘备出现了,依靠着军功、威望以及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刘备的权势明显压过了尚书台和三公,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权力者。
而作为第一权力者,刘备提出的改良建议是将太学毕业生和尚书台选部进行一个联结,太学毕业生毕业之后所面对的,是尚书台选部,主要考核由尚书台选部主持进行。
然后,由尚书台选部根据太学生们的资质,对他们进行政务安排,将他们安排到各个基层岗位上,进行锻炼。
原先,太学毕业生的前途是多种多样的,想走哪条路都可以,只要你能走通,选部也好,三公公府也好,大将军府也好,地方州府、郡府、县府也好。
而现在,刘备希望走出一个规范化道路,将太学毕业生毕业之后的道路和尚书台选部进行一个固定联结,然后将选拔毕业生的考核方式也做一个调整,从原先的象征性过场变为实实在在的真实考核。
毕业生们毕业之后的去处和工作将由尚书台选部做决定,当然,局限于一些地区的基层岗位,主要是吏员岗位,只有毕业会考的前十名才能被分配到官员岗位。
而在中央,刘备建议六百石以下的职位,不涉及到三公府和大将军府的岗位都由选部来安排,六百石以上,则由大家一起协商。
对于刘备这个的建议,在嘉德殿会议上,不少人都莫名的看向了刘备的老师卢植,因为当时卢植是唯一一个还在任的三公级官员,而尚书台选部和三公公府在某种意义上是敌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