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是内定的,商量好的事情,不管发生了什么,也不会损害古文学派的利益,甚至于一些古文学派家族还能为此得到一些好处,所以支持的人就特别多。
今文学派已经无了。
宦官和刘备穿一条裤子。
董重称病不出至今,几乎放弃了作为辅政大臣的重要权力。
中立派官员没什么重大权势地位,原先属于今文学派的一些职位已经被古文学派瓜分了。
所以朝堂上目前能够和古文学派势力抗衡的,已经没有了。
这个事情没怎么纠结就在雒阳朝堂上被通过了,随后刘备被授权全权负责此事,于是刘备便以大将军府为主要处理这件事情的官署,拉开架势,准备大干一场。
然后因为处理这件事情需要很多帮忙的人手,大将军府人手不足,于是刘备便进一步调遣凉州故吏和凉州州学的部下们前往雒阳来帮忙。
经过三次调遣,他基本上把凉州故吏和门生中能用上的人全都带来了雒阳,安排到了雒阳朝廷和地方上担任官员、吏员。
虽然担任官员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担当吏员,但这也是十分的难得的。
凉州人此前很难在汉帝国的政治经济核心地带做官,而这一波人算是被刘备直接带飞了。
他们因为更早投效刘备、更早为刘备做出贡献而获得了充沛的政治收益,一波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