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在掌握了人事权力的同时,刘备也光明正大的“任人唯亲”,在照顾其他家族和势力的人事需求的同时,刘备大批量大批量的将刚毕业不久的门生们安插到地方上出任基层官吏。

有心人也意识到了,正是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基层官吏,刘备的政策推动到最底层的时候,都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执行。

面对授业恩师和大将军的刘备,他们的态度非常直接,那就是遵守命令办事,将命令贯彻执行,做得好不好他们不敢说,但是在做不做这个问题上,没得商量。

因为他们的强力办理,就算上官中有些人想要和稀泥,刘备都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直接影响到基层。

有了门生这一层关系在其中,这些小官小吏们面对他们的上官,居然也有那么几分底气。

雒阳以西地区,并州和幽州,乃至于冀州和豫州的很多地方,刘备的影响力都能渗透到基层县域,哪里都是他的门生、故吏。

刘宏统治时期,整个东汉在籍的权贵官僚等正式官员达七千五百余人,其余属于吏这一层次的统治阶级的中下层则有十四万余,加在一起,整个东汉帝国的统治阶级约有十五万多,不到十六万。

刘宏死后,经过刘备这么多年的折腾、杀戮、更新换代,建安三年年末的统计数字显示,正式官员人数有了减少,只有约七千人。

有相当一部分官员死于多年来的数次政治行动之中,随后刘备派自己人将他们的职位取代,同时又取消了一些没什么意义的官员岗位。

与此同时,登记在册的吏员人数则达到了十五万,吏员人数增多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备为了强化基层治理,在淘汰、杀戮不合格、敌对吏员的前提之下,制定了一些新的岗位,安排了一些自己的部下出任这些职位,加强了自己麾下的行政体系对人口的控制,增强动员能力和税收能力。

别的不说,在贯彻了集体农庄为基层单位的地区,县级官府的动员能力和税收能力都是相当不错的,历次战争所带来的一些后勤方面的难题都在这些县级官府的努力下被解决了。

而刘备不单单是安排自己的门生故吏们出任这些职位,遇到一些人手不够的情况,他就直接从军队里挑选文化水平高的军官、士兵转职。

他麾下的军官、士兵一旦拥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准,且在军队这个大熔炉内千锤百炼之后,听命令、办事精干那就是最起码的指标,这样一群人,是基层吏员的最佳选项。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