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汉末经济局势的不断下滑,铸币的含铜量也越来越低,面值也越来越小,人们对劣币的信赖程度也越来越低,货币经济陷入死循环,很多地方甚至再次出现了以物易物的方式。
这样的情况在当初的凉州出现的特别明显。
刘备最初掌控凉州的时候,凉州地区几乎没有货币交易,大宗货物全都是以物易物,连民间的小规模商贸也是如此,甚至于给军队用货币赏赐都会有要求,必须是优质货币,不能拿劣质货币滥竽充数——
大头兵们对优质货币和劣质货币之间的区别可是相当的懂,想用劣质货币来忽悠大头兵,那就要问问大头兵手上的钢刀答不答应。
这种情况自然是不健康的,也是不能满足刘备需求的,对于征收赋税也相当困难,征收货币当然轻松一些,但是货币价值不一,征收实物稳妥一些,但是对基层行政能力要求太高,计算太繁琐,刘备忙不过来。
面对这种经济局势,刘备采取的应对方法就是自己铸钱。
刘备利用夺取的铜和掌控的铜矿,自己铸造起了通行的五铢钱,最开始在地方上一般称之为凉州钱。
其含铜量按照百分之八十五来配备,基本上是古代铸币的最高峰,也是颇具信誉度的铜含量。
光是自己铸钱还不够,只是自己铸造优质货币,也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现象,会让凉州钱成为藏品,让刘备损失惨重,搞了半天只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刘备就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把自己的铸钱和凉州细盐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