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又是一箭射出,虽说比刚刚的那支箭偏了一些,但也算离靶中央不远。场中群臣见皇帝前后三箭三中,欢呼的声音愈发热烈了。
随着曹休三番射的喊声,曹睿深吸一口气,拉满弓弦呼吸三次,方才将羽箭射出。几瞬过后羽箭稳稳射中虎皮侯,此时场中的欢呼声再也压制不住了,高喊万岁的声音此起彼伏。曹睿轻笑一声,将弓递给了前来取弓的曹真。又缓缓取下箭囊,将其一并给到了司射曹真的手里。
皇帝四发四中,属实是为这次的大射礼开了个好头,也给了场中将于明日启程上阵作战的统兵将领们,一个非常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
四发四中,着实不寻常。射箭虽为君子六艺之一,且不说专职庶务的文臣,就算是统兵将领,在六十步的距离射人头大的靶子,四发四中又有几人做得到呢?
场中的文臣武将们均神情热烈,而曹休和曹真二人作为都督扬州诸军事、和统领中军之人,惊讶之余也只剩欣喜。若这还不算吉兆,那什么才算吉兆呢?
只能说,皇帝陛下确实继承了曹氏的英武,的确善射。
伴随着热烈急促的鼓乐声,曹睿笑着转身走到台上。攀登阶梯的时候,曹睿甚至还在想,真的是天意属我吗?
什么是天意呢?什么才是天?
大射礼现在算是正式拉开了帷幕。在场两千石及刺史等,共计六十四人。正好以三十二之数分队,每队从中军中取两千石一人、从外军和各州郡中取两千石一人。
三十二次比试,就在鼓乐中缓缓进行。每次两人在射箭之前,都要口称姓名和官职拜见过皇帝之后,才开始正式的比赛射术。
这样记忆臣子们确实不容易忘。以致于多年后有位太守入洛阳为尚书时,皇帝曹睿再一次见到他,还能顺口问一句:“卿是不是当年在寿春,四发皆未中的那个?”
印象深刻。
时间慢慢过去,大约有十队左右已经射箭结束。
其中,四发皆未中的人也是有的。而平日锻炼过射术之人,多数也都是四发中一和四发中二。四发中三之人已经不多了,且往往不在一队之中。
最让曹睿提起兴致来的,正是来自中军的越骑校尉毌丘俭、和来自徐州的琅琊太守孙礼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