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见陆逊有求于己而又语气谦卑,神情满意的点了点头:“护羌校尉一职由来已久,早在汉武帝的时候便设了。数百年来,随着凉州羌乱时起时伏,护羌校尉一职也近乎常设。”
“自武帝执政以来,先后有杜畿、杨沛二人担任过护羌校尉。文帝执政之后,则是有苏则、温恢二人领过护羌校尉之职。”
“子扬兄,”陆逊问道:“杜尚书、杨京兆,这两人的事迹我都听说过。苏则苏文师平定凉州乱局、温恢温曼基也曾任过扬州刺史,不过这两人不是都为凉州刺史吗,身上的护羌校尉乃是兼领的?”
刘晔点头应道:“自文帝践祚之后,先后两任护羌校尉都是由凉州刺史兼领的,算的上是公私两便。就在去年年底,陛下刚刚任命夏侯霸为凉州刺史,但并没有让夏侯霸兼领护羌校尉一职。”
“看来,陛下有意将凉州刺史与护羌校尉这两个职位分开。”
这时黄权在一旁插话问道:“子扬兄,当今的护羌校尉是对外还是对内?”
刘晔见黄权也问了一嘴,笑着回答道:“公衡所问的事情,正是接下来我要说的。”
“汉也分先汉和后汉,先汉时羌人远在凉州边境之外,护羌校尉所辖羌人之事,也主要是面对边境之外的羌人。”
“而自后汉的永初、永和两场羌乱之后,羌人向凉州州郡内附的趋势再也难以避免,从最西边的敦煌,到靠近三辅的安定北地数郡,已经遍地都是羌人了。”
“而光和七年、与黄巾贼几乎同时发起的凉州羌乱,又一次将凉州搅得天翻地覆。而后韩遂、马超、宋建这些人动乱不宁,接下来的事情公衡和伯言应该都清楚了。”
听闻刘晔讲述着羌人进入凉州各郡的时候,陆逊也在同时想了颇多事情。光和七年,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韩遂等人在凉州作乱,这不正是自己出生的那一年吗?
护羌校尉这个职位传承了三百余年,如何才能解决凉州边陲羌人的问题呢?虽然陆逊是扬州吴郡人,但两汉四百年之间,大多数名将都是在西疆和北疆用武,此时也是存了些效仿先贤之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