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六月,让黄权冬天之前给朕一个如何整治屯田的大略方案出来。若是好的话,朕再让其他各州陆续推行。”
刘放点头:“臣记下了。若无其他事情,臣就先行告退了。”很明显刘放没有带纸笔记录。但曹睿一点都不怀疑刘放的记忆力,身为机要官,过目不忘这些都只是基本功罢了。
就在刘放和王昶刚刚离去之后,钟毓也同时从外面走了进来。
“陛下,司空求见。”钟毓小心的说道。
“朕今天不是让他回家吗?怎么下午就又入宫了?”曹睿皱眉说道:“朕今天就不见他了,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说。”
“是,臣这就去告诉司空。”钟毓行礼后告退,一边走还一边好奇,陛下为何连司马懿都不见了?发生了什么?
而此时的东阁内,司马懿正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和卫臻闲谈。
“公振,看来尚书台的各曹也是时候该整治一番了。现在是吏部曹出了事,可尚书台有二十五曹,说不得哪个曹就又出问题了。”
“黄初年间,先帝重设尚书台之后,便再也没设立尚书左丞与尚书右丞。看来是时候上报陛下,恢复这两个位置了。”
卫臻看了司马懿一眼,心里却如明镜一般。
先帝曹丕在黄初元年的时候,选用了明确表态支持其做世子的桓阶做了尚书令,陈群、杜畿二人为尚书仆射。
汉朝的尚书台,与魏朝的尚书台完全是两个分开的机构。而魏朝的尚书台,又是由曹操魏王国的尚书台转变而来。
在汉朝尚书台中必有的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就这样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说到底,还是黄初年间执掌尚书台的几人要揽权而已。
当然,揽权也没什么不对的。谁愿意将手里的权力就平白分给别人呢?
卫臻点头说道:“尚书左丞掌尚书台之纲纪、尚书右丞负责尚书台钱粮印信。兹事体大,不如明日报与陛下再定。”
司马懿笑着点了点头:“看来公振与我,在大事上还都是有默契的啊。”
卫臻表情不变:“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在下又岂会拒绝呢?”
司马懿背着手站在门口,似乎在望着什么:“诸葛诞、袁侃案发,你我二人都逃不了干系,还是想想怎么与陛下分说才好。”
卫臻正色道:“不必分说,我愿辞去尚书右仆射一职。”
司马懿转身嗤笑道:“公振这是在想什么?就算你愿意走,陛下都不会让你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