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三年七月,刘备亲自率军抵达汉中的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对垒。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麾下将领黄忠在交战中、斩杀了督关西诸军数年之久的夏侯渊。
三月,曹操亲至汉中阳平关。五月,曹操无功而返、撤军北还。六月,刘备攻克汉中全境、攻克上庸。八月,关羽水淹七军,于禁降。在刘备和关羽的双线作战下,荆州、雍凉两线同时崩坏。至于后来关羽败亡、刘备丧师……那都是东吴背盟所至,与曹魏有何干系?
而建安二十四年,仅仅是八年前罢了。有这样的胜利打底,蜀汉全军的心理优势和高昂战意,现在正值一个高点。
渭水南岸,上邽城东南六里处,蜀汉军营中,前部督马谡正与赵云、邓芝、王平三将议论军情。
在东路军合计三万的总兵力中,赵云所部最众、达到了一万一千人。邓芝所部四千人、王平所部四千人。
而前部督马谡,则随在王平军中、按照诸葛亮的军令计策调度指挥。
若是认真论起来,诸葛亮在此处似乎玩了个文字游戏。
自赤壁之战的二十年来,除了魏延这种镇守汉中的‘汉中都督’外,只有夷陵之战中,存在‘督’这种职位。
黄权督江北诸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督。
彼时的黄权、冯习、张南等将,都是有自己的本部军队,而后率领其他将领,在一块地域独立执行作战任务。
而此番马谡的‘前部督’,并没有自己直领的本部,而是随在王平军中,督促诸军按照诸葛亮的方略行事罢了。
换句话说,马谡说是督众将,其实就是护众将罢了。若更好理解些,就是个大号的监军。
但‘督众将’比‘护众将’听起来权责更重,所得功劳自然也就越大。
不过取了个巧而已。
马谡此时,正与赵云等人议论明日的进军之事。
马谡出言问道:“明日出兵,邓将军部为先锋,赵将军部随其后发,王将军部再发。你们可有异议?”
赵云此时说道:“幼常,明日不如再留些军队,在上邽城东再围个一日两日的?”
“中路军的廖化部,到达上邽城外的不过五千人。而中路军行军缓慢,也是出于给我们东路军让路的原故。”
“不若留个万人左右,晚一天再发,等吴懿到了上邽,再走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