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督汉中军事之前,只是作为一个单独领兵的猛将、在先帝的亲自指挥下领兵作战之人。
这就是与曹魏将领的差距所在了。
曹氏建军三十余年,胜仗打了无数、败仗也有许多,两军相持或者僵持的时候更是数不清。魏国将领更新换代一以贯之,而现在的汉军众将却都没有这么多的经验。
就算两军相持再久,归根结柢也是为了克敌制胜。若看不到许多取胜的希望,何必还要再次对峙呢?
又不是当日先帝与曹操争汉中之时。祁山、西县偏远,又不像汉中那般是必争之地。
大军至此徒然消耗粮草,魏军已然在上邽布置完全、不能取胜。
此时不撤,难道还要等魏军打过来吗?
早在略阳交战之后,诸葛亮就听闻曹真与魏主曹睿皆至。对面有一个皇帝当面,又在本境更能沉得住气,在此空耗还有何益处?
“此番只是撤军,并非大军失败!”诸葛亮神情严肃起来,言语铿锵的说道:“撤军之后,本相的相府、依旧会与大军一并在汉中屯垦练兵。”
“本相可以一直待在汉中,曹魏的中军难道能一直待在陇右吗?曹睿、曹真等人终究还是要回洛阳的。”
“一年或者两年之后,本相定会再次领兵征讨陇右!届时定会全据陇右与凉州之地!”
魏延与杨仪面面相觑,二人都没想到,方才自己在院中的那次争吵,竟然成了丞相下定决心撤军的最后一个引子。
丞相积威日久,虽然损失了两万多不到三万兵马、但也没伤到大汉根本的元气,相府众将们自然也是同意的。
魏延与杨仪就留在堂中,而费祎按照诸葛亮的指令,将府属众臣与西县大营附近的将领们都召集到了县衙堂中。
撤军的军令已下,加之诸葛亮的亲自分说,众人也都能接受。不得不说,在统一思想、达成一致的这个方面,诸葛亮还是将北伐汉军调教的极好。
定下了撤军的先后次序后,相府臣属与众将纷纷领命而去,各自回去准备撤军事宜了。
而诸葛亮却将费祎与魏延二人留了下来。
“文伟,”诸葛亮看向费祎:“此前从冀县迁了三千余户、加之临渭的三千余人,共计约一万三千百姓。”
“在文长率部先撤之时,你安排文长所部将这些民众全部带上,一并迁往汉中郡的成固县,在彼处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