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仓沿着渭水一路向东,关中的六月景致颇为不错。
渭水之上,为大军转运粮草后勤的船只来来往往,映入眼帘也是一番胜景。汧乡就在渭水旁边,日常见惯了为大军转运的队伍,此刻来了一千骑兵、乡里也未觉得有多奇怪。
曹睿朝着朱盖努了努嘴:“当下只有一千骑,就委屈朱将军扮成个司马、替朕将乡长唤来,朕要问事。”
朱盖扮出一张苦瓜脸:“陛下,臣都快六旬了,哪里有这么老的司马呢?”
曹睿白了朱盖一眼:“随便你安个什么职位,把人叫过来就行。”
朱盖笑道:“臣去去便回。”
说罢,朱盖领着十骑驰去。
两百骑兵开路,八百骑兵随在皇帝身后,在渭水边的官道上缓缓行着。
行了不久,官道旁的一条岔路里,竟然隐隐能看见许多百姓的身影,至少有数百人之多。
曹睿眺望了几眼,发现看不真切,本着天子不立危墙之下的理念,将身边的杨阜叫了过来:
“岔路狭窄,朕就不进去了。杨卿替朕去看看这些百姓在做什么。”
6=9+
“遵旨。”杨阜领命,依旧带着十骑去了。
曹睿就在这里欣赏起了渭水景色。
“辛卿有功了。”曹睿转头看向辛毗:“大军足食足粮,全赖渭水漕运之力,还有辛卿在长安的一力操持。”
辛毗拱手应道:“臣只是尽臣的职属而已,不敢居功。”
辛毗指了指渭水上的舟船:“渭水漕运也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汉武帝之时,就修了从长安直通黄河的漕渠。”
曹睿纳闷道:“不是有渭水了吗?为何还要修漕渠?”
辛毗解释道:“原本的渭水水道曲折、迂回甚多,当时汉武帝下令引渭穿渠,以利漕运农耕。”
“不仅将漕运时间缩短一半,还灌溉了沿渠的万余顷土地,堪称一举两得。”
“昔日武帝征汉中之时,复又重新整修了漕渠。此番大军出征,运粮走的也是这个漕渠。”
曹睿感叹一声:“这是利在千秋之举啊!汉武帝和武帝二人把事情做了,后人倒是乘了他们的便利了。”
“回头提醒朕一下,路过长安之时、要遣使去祭一下前汉帝陵。”
辛毗点头:“臣记下了。”
曹睿追加一句:“莫要记了,就由辛卿替朕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