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可朕还没去过荆州。此前总是听说襄阳、樊城二城隔水相望,犹如淮水畔的寿春、下蔡一般。”

“襄樊值得一去吗?”

裴潜答道:“襄阳固然形胜,但因其在汉水之南,周遭素少人烟。虽说城池完整,但城内依旧残破,全无建安年间的兴盛。”“从景致来说,并不值得一去。”

曹睿想了几瞬:“襄阳被曹仁烧过?”

裴潜道:“那是黄初元年的事情了。曹子孝还屯宛城,襄阳、樊城都被一把火烧得干净。”

曹睿叹道:“朕听许多人说过,昔日刘表在襄阳之时,彼处繁盛之景与早年洛阳仿佛。”

“汉末丧乱,国家动荡的太久了。”

“长安、襄阳、南阳这些名城大城,早就不复旧日盛况,实乃可叹啊!”

裴潜轻声说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武帝的诗。”曹睿道。

裴潜应道:“崇文观去年发的武帝诗集,臣也收藏了一本,时常诵读,常读常新。”

曹睿道:“武帝的气魄诗才、似同天授,朕是学不来的。”

“武帝能作出这些写实的诗,可朕却想做一些太平诗、安逸诗。”

裴潜道:“大魏两番战胜,四方军事的压力小了很多,百姓也渐渐有了积累。”

“早晚会超过汉朝全盛之时的。”

“远迈先汉和后汉吗?”曹睿抬头吸了口气:“希望朕能与诸卿一同做下如此功业。”

“定会成功的。”裴潜接话道。

曹睿瞥了裴潜一眼:“今日朝中两件事,一则辽东、二则寿春。卿有何看法?”

裴潜心知关键的时刻到了,理了理心神,丝毫不敢怠慢,随即答道:“寿春之事,朝廷已经做得尽善尽美,臣没有什么看法。”

曹睿道:“那就是辽东公孙渊的事情了?”

裴潜应道:“正是辽东之事。臣以为公孙渊此人实力不及吴蜀,大魏不应容他、应从速击之。”

曹睿反问:“为何?吴蜀不顾了吗?”

裴潜道:“就是因为要顾吴蜀。国家可以忍孙权、忍诸葛亮,难道可以忍一个区区公孙渊吗?”

曹睿忽然问道:“裴卿来洛阳看过李胤了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