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司马懿笑了一笑:“还是说说你这期太学生的出路吧。”

“第一期毕业的太学生,现在都在陇右屯田,还没有要召回来的意思。看陛下和光禄勋杨义山的意思,恐怕要再留他们一年。”司马昭插话道:“第一期是太和元年毕业,如今已是太和三年。”

“那是要屯田满三年了?”

司马懿点头:“第二期太学生去了关中,也都洒在了管理屯田的基础职位上。”

“子上,若我所料不差,你们也是要继续发出去管理屯田的。”

司马昭为次子,自小受到兄长和母亲的照顾更多些,此时叹气起来:“若真如父亲这般说,那我就要离开洛阳、离开父亲身侧了。”

“前两届去了陇右、关中,这次不知道还会去哪?”

司马懿淡定说道:“大约会是淮南。”

司马昭双眼一亮:“若是淮南,岂不离兄长更近了些!”

“上月收到兄长书信,他在扬州任上做书佐满一年,政声颇佳,刚被蒋公转为仓曹从事。”

“兄长还说,等到年底、各州上计之时,他会作为州中上计官员、来洛阳尚书台汇报!”

“政声颇佳?”司马懿苦笑着摇了摇头:“他一介书佐,能有何政声?不过是蒋子通看在我的面子罢了。”

“至于让子元为州里上计,许是蒋子通让他顺路回个家。哪有二十多岁为州里上计的?”

“明日我便给蒋子通去信,让他勿要派子元回来。”

司马昭吐了吐舌头,感觉自己坑了兄长:“父亲,兄长才学你我皆知,如何不是凭他自己才学?”

“才学?”司马懿冷笑道:“寻常士子,五十岁能做到州里从事就已经烧高香了!哪有二十出头的从事?”

“子上,这世上有两种规则。”

“第一种就是你们在太学里学的,先为郎、再入郡县为官,或者被征辟至各州郡府。”

“做出实绩来,再一步一步慢慢升迁。”

司马昭似有所悟:“父亲,那第二种呢?”

司马懿道:“第二种规则就是权力人脉。”

“谁是谁的故旧,谁是谁的门生,谁和谁是同郡,谁和谁是姻亲。升官和进爵、得用与罢黜,悉数在此网中。”

司马昭皱眉:“难道天下都是这般吗?父亲向来都是让我学经,却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这些。”

“只有才学难道不行吗?”

“那今日为父便说了,不行。”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