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说着,杨仪摇头叹道:“眼下两国虽为盟友,可属下依旧担心孙权的立场。”
费祎也拱手进言道:“禀丞相,在此前蒋公琰南下时,相府决议是让蒋公琰劝说孙权攻淮南为佳、荆州为次。”
“从大汉的角度来看,孙权向淮南进兵,大汉向沓中进兵,一为最东、一为最西,可以相得益彰,使魏国中军疲于调度。”“可孙权尚且在荆州取过襄阳,但他在合肥哪次不是徒劳无功?哪里能说动孙权攻淮南呢?”
诸葛亮扫视一圈堂内众人,轻轻叹道:“事到如今,有一事本相要与诸位分说。”
“去年秋季,本相回返成都之时,曾与陛下深谈汉吴联盟之事。如今魏国势大,两国若再不能摒弃前嫌合力抗北,恐怕形势将难以为继。”
“陛下亦有感于局势。本相与陛下商定,若孙权畏惧魏国、或因其女的姻亲等等,迟迟不愿出兵,则可以允许蒋公琰给孙权提出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什么条件?”杨仪性子最急,脱口而出问道。
诸葛亮缓缓说道:“大汉可以支持孙权称帝。”
一时间,堂中众人尽皆无言,而且众人面目之上尽皆露出愤恨之色。
其中性格最为激烈的当属魏延、杨仪二人。
魏延原地站立握紧双拳,一双虎目盯向地面,其间愤恨仿佛要将孙权生撕了一般。
而杨仪也皱紧眉头,两颊的肌肉咬的紧紧的,努力克制住闭口不言。
这些属下的各色神态,都被诸葛亮看在了眼里。诸葛亮本人虽然云淡风轻,可他脑海里却也喟叹了起来。
魏国乃是大汉之敌,战场上搏命厮杀就是。
而孙权虽名为盟友,可这个盟友的‘盟’字,却比纸糊的好不了多少,更让人嫌隙和愤恨。
先帝创业艰难,漂泊半生才立下帝业。
从北向南流离不断,若将这些年的账目一笔笔的累积计算,恐怕对吴国的仇恨,甚至比对曹魏还要高一些!
关羽、张飞二将自不必说,先帝刘备本人在夷陵战后屯于白帝,最后身死。
夷陵一战将汉军精锐尽数折损,今日在场的所有人,他们的故旧亲朋、同僚好友,又有多少死在夷陵了呢?
不好算,也没法算。
如今却要支持孙权称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