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三公之首的太尉?
董昭昔日在武库之中,与皇帝说着‘名实之分’的时候,曾经想过自己未来的重重结果。可这么多猜测的可能性中,董昭都未猜到过太尉一职。
时也命也,既然有此运道,如何能推脱呢?
董昭毫不迟疑走到殿中,俯身下拜,连动作都变得利索了很多:
“臣董昭领旨谢恩!臣以微末之功,得陛下垂帘拔擢,何其幸也!”
曹睿一边将董昭扶起,一边说道:“朕愿以董公数十年之经历示以天下,朕和朝廷终不忘忠臣之功!董公,快快起来吧!”
“陛下圣明!”刘晔朝着皇帝的方向躬身行礼。
有了刘晔带头,堂中的臣子们也一并行礼致意。董昭都七十多岁了,做一任三公之首的太尉又能如何呢?
按照常理来说,以董昭之功,在黄初年间就该给个三公的。不过如同士人中有清流和事功之分,朝臣中也有忠臣和佞臣之分。
对于彼时的许多臣子来说,接受以魏代汉这件事没这么难。天命在魏,自己随之朝拜新帝就是了。但对于人为催动这件事情、在其中做出大贡献的董昭,主流臣子们大多是不耻的。
简而言之,承认可以,但怕脏了自己的手。
时过境迁,当一波一波旧臣老去,朝中的风向也转了又转。以一无权卫尉加于董昭身上,的确有些委屈了。
如今任命董昭为太尉的道理,和昔日任命陈群、司马懿是完全不同的。
陈群、司马懿二人,都为先帝‘四友’,且都是托孤重臣,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关系,是其他臣子们学都学不来了。
可董昭与他们二人完全不同。
对于臣子们来说,这般大方的皇帝简直就是圣君一般。如此重视功臣,十几年前、曾一度被打为反面的事情还能被拿出来论功。若有朝一日自己也混到了‘年高德劭’的境地,是不是也有可能做到三公了?
跟对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