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姬本想问是否长情的,话都到了嘴边,却发现‘长情’这两字与皇帝这个职业并不沾边,硬是转成了‘宽仁’。她本人此生多灾多难,从未体会过‘长情’二字。
果然缺什么,心中就最想要问什么。蔡昭姬一生流离悲惨,对于自己至亲的晚辈,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这个。
可问皇帝是否宽仁,她又指望得到什么答案呢?太后之命、北宫之令不容违背,她也不过是借着问话的机会,给自己和自己的亲妹二人,留下一丝体面罢了。
郭太后听蔡昭姬如此问,愈发开颜满意了:“上次后宫纳妃是太和元年的事情,当时还是哀家与武宣皇后一起追着,陛下才认下此事的。如今已是太和四年,三载过去,这次纳妃也是哀家劝说才肯。本欲为陛下纳十人的,陛下却只说五人即可。”
“哀家与昭姬是旧识,贞姬的夫家与冯媛家有旧,也是与哀家有旧。若羊氏女能入宫来,哀家自会照应她的,不需多虑。”
“何况……”郭太后笑道:“女子待字闺中,嫁夫要看家世,可也要看容貌的。皇帝容貌如何就不用多说了,你们在洛中一问便知。”
昭姬与贞姬二女闻得此言,对视一眼,同时站起身来欠身行礼:“妾等谨遵太后懿旨。”
“都坐下吧。”郭太后满意的示意二人:“宫中礼数繁多,若在民间,我们也算是儿女亲家,成一家人了。”
“你二人且放心,到时哀家会让宗正去你家中纳聘的。九卿来为此事,礼数想来足够。”
“多谢太后。”蔡贞姬道:“此事属实重大,容妾与姐姐先行归家,与家中说一说此事。”
“好。”郭太后微微点头。
……
与洛中、荆州的紧张气氛不同,战时的消息还未传导到北边。幽、并、营、冀四州之地,仍沉浸在辽东平定的喜悦之中。
两汉四百年来,所谓边功,感受最深的不是居于长安和洛阳的王公贵戚们,而是幽、并、凉这些边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