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徐庶的面色也沉了下来:“徐景山(刑部尚书徐邈)?是他自己不懂事,还是黄公衡的主意?”

王肃和卢毓脸上的笑意也同时消失了。卢毓依旧沉默,倒是王肃开口说道:“黄公衡素称铁面,虽然吏部、礼部、刑部三部在他的分管之下,但徐景山这件事应该没问黄公衡,依我看来,倒像是司空的行事风格。”

按照道理来说,这种朝廷之事应该一体发至内阁,再由内阁与皇帝沟通的。

自从新老两任内阁交替之后,历经一年,内阁与尚书台、枢密院原本和睦的关系,也渐渐变得紧张了起来。人皆有争权之心,这种事情一旦有了开端便会愈来愈烈。

尤其是伐吴在即,内里外里的事越来越多,存在分歧的点也越来越大。就算亲兄弟还会有意见分歧呢。

尚书台怨内阁给皇帝的建议不当,内阁则以各种理由给了与尚书台处理不同的批注,留给皇帝决断。

裴潜点头道:“除了司空,还能有谁?”

“廷尉给的建议是,司马孚、夏侯霸有失地职责,其罪当贬为庶人。但以司马孚旧时有功于朝廷、夏侯氏视同宗亲,且田国让已经将被掳的百姓寻回,故而二人其罪应减为贬官。廷尉给的结论是,司马孚与夏侯霸应贬官至六百石,留在洛中待任。”

“这怎么能行!”徐庶立即从座椅上站了起来:“丢失城池,边境临危,怎能这么胡闹般就处理了!若真有了成例,日后谁会用心边事?若不出事,则是走运。若出了事情,大不了从两千石贬为县长,也砍不了头!”

王肃想到了什么:“文行兄方才是不是说,刑部将此函发给了陛下,陛下又送回来了?如何到了你手里?”

裴潜冷哼了一声:“至圣至明莫过于陛下。陛下将此文书退给了刑部,让刑部转交给内阁来议,再报与陛下!”

王肃捋须点头:“国家须有制度。若无制度如何能行?”

徐庶则在一旁说道:“连我都觉得二人的处罚过轻,论二人之罪是陛下提出来的,陛下又如何能愿意将这桩事情轻轻揭过?”

王肃看向徐庶:“元直兄此言差矣。此乃国事,怎能说陛下愿与不愿,将以国法来论!廷尉所论之罪过轻,我等应当纠错。”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