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嵩、黄盖二人表明了态度,孙登再从中推动一二,陈时孤立无援,也只能就范。
大方向已经确定,但具体的细节上始终没能商谈好。哪部出军在前,哪部出军在后,哪部留守……孙登与几名臣子拉扯了直到傍晚,身心俱疲,最终也只能达成了一个模糊的方案:
龙编作为交趾的腹心之地需要军队把控,孙登委派侍中潘翥领兵两千五百、陈时也派了亲信部将陈隆领兵两千五百,共计五千步卒屯在龙编城中作为留守。
九真太守史嵩、日南太守黄盖二人辖区在南,二人部属共万人自然作为先锋。吴国皇帝孙登带着本部七千五百,黄复从合浦带来的四千余兵也归了孙登指挥,此部作为中坚共约一万二千兵。作为后翼的,当然就是陈时的一万余交趾郡兵。
陈时的滑头显露无疑,上到孙登、下到史嵩与黄盖都拿陈时毫无办法,只要陈时愿意领兵向南,就已经是当下最好的结果了。
按照大魏的历法,孙登等人于太和十三年一月四日出兵。此时在蜀汉则为建兴十七年,当然,在孙登集团内部依然使用着孙登在江陵称帝时的‘凤皇’年号,是为凤皇五年。
交趾水网密布,郡中军中大小船只无数,军队出行皆依河流行军,三万余大军在数个屯驻之地同时出发,一时鸡飞狗跳。
陈时为交趾太守,他自守的心态不是今日才有的,早在与众人会盟造反时便小心谨慎。
从南边日南、九真二郡来的军队,都被陈时安排到了东南处的曲阳县。龙编位于曲阳上游,曲阳是从海路进军交趾、攻打龙编的必经之路。陈时本意是令史嵩、黄盖二人的军队顶在前面,此刻他们先行,倒也歪打正着。
二人行军急迫,而陈时又在龙编城附近延迟了起来,等着孙登军队出发后他再缀在后面。
这样一来,孙登的军队与史嵩、黄盖二人的军队,中间差了一日多的时间。
几人原本约定好,在南边两百里外的定安县集结之后,再合兵南进。但仅仅距离出兵三日以后,距离定安尚差一日路程的孙登、陈时处便收到了一则急报。